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是经历了多少年后,新的封建制度才在各国确立起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9:24:47

商鞅的指导思想是法家思想

468年

小时候看的商鞅变法的故事,现在模模糊糊只记得要打倒“克己复礼”的儒家思想,书中经常经常写到变革力量和旧贵族的唇枪舌辩,呵呵 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发展生产

商鞅变法
商鞅(约前390~前338)原是卫国贵族的后裔,姓公孙,名鞅,又称卫鞅,因变法有功被秦国封於商(今陕西商县东南)。鞅自幼好刑名之学,曾投於魏相公叔痤手下,公叔痤在临死前他推荐给魏王,但不受器重。后商鞅带李悝之《法经》西行入秦,不久得到秦孝公的信任,被任命为左庶长,主持秦国变法。
商鞅赏罚要分明,为了取信於民”徒木立信〃,从此以后,商鞅执法如山便传开了,政府因此建立的威信。
秦孝公三年(前359年)和十二年(前350年),商鞅两次变法。变法的内容主要有:
1.组织保甲实行连坐法:将境内人民都登记在户籍薄上,以”五家为保,十家相连〃互相监督,一家犯法,其他各家如不举发一并有罪,使民众的组织更严密,加强了中央对地方上的控制和管理。
2.提倡军功,禁止私门:商鞅将爵位分为二十级,有军功者,依等级受爵,即使是宗室,没有军功也不绶予爵位;虽富有,没有军功也不能尊荣。另外规定私斗者,要按情节轻重受罚。如此,使得人民不敢内斗,却勇於在对外战争中立功,使国家兵力强大起来。
3.鼓励耕织、奖励生产: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使粮食和布帛超过一般产量的,可以免除本人的劳役和赋税;而从事工商业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罚做公家奴隶。另外又规定一户人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就必须各自独立门户,否则得加倍纳税。
4.废封建,开阡陌:废除以前井田的封疆界限,鼓励人民开垦荒地,承认土地私有,可以买卖,而政府则按土地徵税。
5.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合并乡村城镇为县,全国统一规划设置四十一县,每县设令和丞,由国君任免。
变法废除了奴隶制度,人们从此努力从事耕织,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很快强大起来,为秦国向东发展和日后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此外,商鞅也统一全国度量衡,并制定秦国法律,公布实施。商鞅的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上得到全面革新,国势蒸蒸日上。

商鞅变法的意义和后果

商鞅在秦变法前后共二十一年,“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