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了钱?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1:58:00

原始人最开始是物物交换,后来发现这样很不方便,就使用当时一些稀有而便携带的东西作为货币,比如贝壳,再后来生产力更发达了,就使用贵金属如金银做为货币,再后来人们发现货币只不过是一种交易的媒介,不需要具有实际的价值,于是以国家信用作支撑的纸币就出现了.
说到底,钱是一种信用的象征,如果你的信用足够好,打一张白条出去商家愿意接受,那么这张白条就具有了钱的性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渣、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这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出土。
综上所述,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属货币萌芽与形成时期。
古钱币为何有方孔
我国从秦朝开始统一了币制,并由历代异形钱币的样式,一改而为外圆内方的形状。钱币为何要留有方孔呢?一说是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因而从自然环境演变而来;一说是古代交通不发达,铜源短缺,选方孔形制主要是便于穿线绳之用。孰是孰非,莫衷一是。后来随着古钱币的大量出土,尤其是窑藏品的出土,终于揭开了谜底。
我们都知道,古钱币是一组组铸造出来的,模具的表状如同树一般,这样省时省料,行家称为“钱树”。钱币铸成后必须一个一个地掰开加以修磨。为了使修磨方便快捷,聪明的工匠们采用了方孔,目的在于成组的钱币串在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