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劝同学别寻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02:49:35
同学有点想不开
因为妈妈不理解他`.
因为妈妈认为成绩不理想.

说明他还不够成熟。人活着不仅仅是为别人,还为自己活着。人活着每天都有压力,何必让自己的父母也给自己压力呢?有压力就有动力,但是,压力过大,就没有弹性形变,也就没有了支持力。所以压力是有限度的。你告诉他,我想他就会接受现实,放松心情,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

我希望我现在说的话你能够有所感受,同时注意在劝一个自杀者的时候注意到,请珍视我的建议,否则我认为是非常浪费我的时间与专业热情的:
你在劝说他的时候千万不要存在有以下几种误解:
1,自杀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从自杀者的角色来看,几乎所有的采取行动自杀的人都有充分的理由。自杀干预的时候,如果不能理解他们和接纳他们的想法,那么,信任的关系是难以建立起来并起到应有的干预作用去帮助他们的。在这一时期内,你们应该充分地体会到他内心的感受,同时,要知道,此时他们的想法是非常认真的。
2,那些声称要自杀的人并不是真的自杀,而只有一声不吭的人才会自杀,这一想法是错误的。一这看法非常非常地错误,一项对71个自杀成功者案例中的研究结果发现,其中有一半人在自杀前三个月曾明确表示过自己要自杀。也就是说,人们在说自杀的时候,往往是有可能认真的。
3,试图自杀但失败了的人并不真的要自杀,他们只是在寻求别人的同情。相的的,在所有的自杀成功者事件中,有40%曾有过自杀的经历,只要尝试过一次自杀,那么,就会更大的自杀倾向与成功的几率。
4,在与自杀者进行交谈时,自杀是一个不应提及的话题。这也是非常错误的,持此观点的人认为,这样作或者会使自杀的想法进入他们的脑法,或者,如果他们已经有自杀的想法了,会强化这样的想法。实际上,与此观念相反的确良是,几乎所有的临床治疗家都认为应鼓励病人谈论自杀的想法,这样才有可能帮助自杀干预者与他们建立起信任的关系,使其获得控制感,进而才能帮助克服这种想法。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自杀者的确是想死的,所以阻拦他们没有作用。事实上,企图自杀者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坚决要死,大多数人是在与死亡赌博。他们往往期望有人来救他们,因此及时给予真诚的关注和援助是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同时非常有效的。
针对以上我所说的,我希望你们在生活当中,与他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同时,不要指望着能从他家人那里得到帮助。根据我的估计,如果他家的人知道以后,态度并不会有更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