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08:37:22

“青出于蓝”又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苟子·劝学》篇。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叫荀况,著有《荀子》三十二篇(后六篇或系门人弟子所记)。其中《劝学》是较为著名的一篇。内有这样一段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意思是说:青色是用蓝色调成的,但比起蓝色来却更悦目;冰是水凝结而成的,但比水要冷。这是荀子用青与蓝、冰与水的关系来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由于荀子这几句话形象深刻,通俗易懂,便为后人所常用。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qīng chū yú lán ér shèng yú lán )

解 释 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出 处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36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小林,老江何必派我来帮助你?”

用 法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

示 例 你们年轻人真是~

近义词 青出于蓝

典 故 北魏文人李谧学习很用功,在文学博士孔璠门下做学生,勤奋刻苦,虚心好学,提高很快。几年后,李谧的学问超过了他的老师孔璠,孔璠反过来向李谧求教。同学们做歌:“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

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语出《荀子·劝学》:“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冰,水为之而寒於水。”杨倞注:“以喻学则才过其本性也。”后因以“青出於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