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跟商品交换是同时出现的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9:33:32
我需要理由

不是,先出现商品交换,后有商品,有剩余劳动产品,进行交换,才有商品,详情请看高一上政治书.

既然是“交换”,那当然是两个东西才可以交换,不是物物交换,就是物钱交换,按照政治经济学的概念,物物交换是最先有的交换。

商品是交换的产物,如果没有交换就根本没有商品可言,从而也就没有商品价值的存在。然而,商品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劳动产品,即便是一些自然资源(如石油、原煤等)在人获得它们的时候也或多或少地花费了一些人类劳动,所以,很容易被人们误认为商品就是劳动产品;又因为劳动产品是人们劳动创造的,所以,也很容易被人们误认为劳动创造了商品;商品具有交换价值,从而很容易被人们误认为劳动创造了商品价值。劳动价值论就是这样误认为的。
在商品交换关系中,人是交换的主体由买卖双方组成,连接着人们的需求与供给。商品是交换的对象,它从供给领域通过交换领域最终到达消费领域完成使命。货币是交换的媒介主要起交换职能和价值尺度作用,派生职能是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市场是交换的场所和行销区域,也是人们合理消费满足和生产要素流动的调节中心,从而也是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枢纽。

在市场上,首先由卖方提供交换产品,并根据产品的有用性、产品成本、比价效应、供求关系、利润原则、竞卖情况等多种因素报出产品卖价(还有定购、拍卖、投标等报价形式)。其次是买方根据卖方产品的品质用途、需求程度、产品要价、购买能力、供求关系、竞买情况等多种因素决定是否交换。如果卖方产品正好符合买方要求,买卖双方就讨价还价进行协商。当协商一致时买卖成交,卖方的产品转化为买方的商品以满足需要,买方的货币转化为卖方的价值以获得一定的利润。这就是商品的交换过程。

从商品交换过程中可以看出,商品交换遵循五大原则:1、自主自愿、平等参预原则。2、按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的原则。3、交换价格必须大于成本价格的不等价交换原则----利润原则。4、讨价还价原则。5、互通有无、互利互惠原则。同时可以看出,商品价格是由买卖双方在市场上根据商品有用性大小、购买能力、成本价格、需求程度、利润原则、比价效应、品牌效应、供求关系、竞争机制、讨价还价等因素共同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