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 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17:01:36
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什么?

从特征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外部资金、特别是外国资金进行开发建设的特殊经济区域;从功能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这既是对经济特区特殊政策、特殊体制、特殊发展道路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经济特区承担的历史使命和实际作用的概括和总结。

国家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实际上现在各个省、各个市都还有自己的开发区之类的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的区域,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经济特区,只不过没有正式的国家级名义而已。

从1980年开始,中国设立经济特区,主要目的是引进境外资金、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并进行以市场导向为主的改革试点。

1984年,从北到南位于东部的14个港口城市被确定为沿海开放城市,外商投资享受仅次于经济特区的优惠待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吸收外商工业投资为主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给以类似经济特区的政策支持。此后几年,开放区域由单一的城市逐渐扩大,形成沿海开放地带。

1990年,中央政府批准上海市开发开放浦东新区,这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标志。

目前,中国共有5个经济特区,分别是广东的深圳、珠海和汕头,福建的厦门,以及海南,前四个设立于1980年,位于东南沿海。海南设立于1988年,位于中国南疆海上,北隔海峡与广东相望。

特区地方政府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除了国家规定的特殊政策外,地方政府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

1980年至1985年,为特区初创阶段,主要是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营造投资环境。1986年至1995年为发展阶段,主要是发展以出口加工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1996年开始进入提高阶段,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将重点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转向发展高新科技和高附加值产业以及高水平的第三产业。

经济特区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与示范基地,率先实行了多项改革措施,企业经营机制灵活,政府管理水平较高,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市场化程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