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关于乙肝病毒传染性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21:31:15
专家您好:
我想请问,如果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流鼻血了,留在衣服上好多血,如果没有洗衣服,上面的这些血是否具有传染性??如果不衣服,衣服上的血经过多长时间,病毒才会消失!!急待回复……!!!!!

HBV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于37℃下抗原性稳定,30~32℃可存活至少6个月,在-20℃下保存20年以上仍有抗原性和传染性。60℃加热1h,98℃加热1min,乙醚或pH2.4处理6h均不能完全灭活HBV,抗原性仍存在,但传染性消失。在用过的注射器中,HBV一般可存活7d。但100℃直接煮沸2min、121℃高压20min或160℃干烤1h均可灭活HBV,0.1%高锰酸钾2~5min、1:4000福尔马林37℃72h、2%戊二醛10min、0.5%过氧乙酸、3%漂白粉溶液、5%次氯酸钠和环氧乙烷等处理均可完全灭活HBV。

---------------------------------------------------------
但是,这样其实不会导致传染,可能的话也需要另一个人把手划伤
然后正好碰到那块血迹。
即使这样,正常人一般也不会传染上,因为还有身体免疫系统。
通过这种方式传染乙肝的几率很低

(1)经血传播 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输人全血、血浆、血清或其他血制品,通过血源性注射传播。实验证明,只要极微量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就可引起乙型肝炎的传播。
(2)医源性传播 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血液透析患者常是乙型肝炎传播的对象。
(3)胎源性传播 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等。
(4)性接触传播 近年国外报道对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的观察肯定,乙型肝炎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
(5)昆虫叮咬传播 在热带、亚热带的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乙型肝炎传播起一定作用。
(6)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播乙型肝炎。其中口对口传染可能是最重要方式。因为急慢性肝炎及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都能检查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所以那些血的传染性和特殊,除非你去舔那些血,或者用自己的伤口去碰那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