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进一步给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5:50:47

白银更少了,土地更小了,人民更辛苦了

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进一步给中国造成了如下危害:第一、《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而《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而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地区的安全。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七十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第二、《马关条约》的赔款数额更大,两亿两白银,而《南京条约》赔款是2100万元,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括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第三、《南京条约》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都在东南沿海地区,而《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第四、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总之,《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南京条约的签订代表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
原因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的生产力大大提高,必须寻求商品的倾销市场,以获得巨大利益用于扩大再生产.中国成为西方世界眼中最大的商品倾销市场与原料的获得地区.

而马关条约的签订则代表西方国家极其小日本的侵略方式是以资金输出为主
原因是经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个大国的生产力急剧提高,已经不能满足通过交通工具将商品运到被侵略国的市场进行倾销.于是在取得战争胜利后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方式在华取得办厂的权力,直接在华进行办厂.目的是直接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原产品,获得利益的最大化
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