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刘颇偿翁直)中刘颇的特点及精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8:57:03
主要是特点和精神

梁实秋说:中国人所谓排队就是“三人曰众”,挤成一堆,场面像橄榄球赛。两车道的公路上每每并排挤四五辆车,很形象地诠释了什么叫“见缝插针”。假如几个开车人斗起气儿来,谁也不肯后退,那情形更不得了,车水马龙应犹在,只不过水是死水,龙是卧龙。

类似的场面,也曾在一千多年的渑池(今属河南)道上出现。当时正值冬天,冰雪峻滑,但甭管你是官车、私车,也甭管你把铃啊铎啊摇得山响,前面就是不动。糟糕的是,拥堵路段正好位于山路隘口,大伙儿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更糟糕的是天色已晚,眼看几千号人就得整夜困在这儿。

这时,有位名叫刘颇的客人挤到前面一问,才知道有辆满载大瓮的车子坏在隘口,把路堵死了。刘颇说:“看来不把这些瓮搬开,大家谁也动不了。”车主说:“这谁不知道,可是你能替我搬动它们吗?”刘颇想了想,问车主:“这些瓮值多少钱?”车主答:“七八千钱吧。”刘颇马上打开行囊,取出里面所有的绢帛说:“这些东西至少值七八千,瓮我买下了。”车主接过绢帛,还在惊愕,刘颇已指挥众人把绳子解开,将瓮都推到山崖下面。卸空的货车很快通过隘口,后面的人马车辆也都喧闹着开始行进。刘颇扬鞭而去,行囊已空。

摇着铃铎鼓噪不已的人当中,想到毁瓮开路的肯定不止刘颇一个,但肯拿出一笔钱来解决问题的,却只有刘颇。

可惜的是,新旧《唐书》里都没有刘颇的传,记载他事迹的只有李肇的《国史补》,并且只记了上面这一件事。除此之外,就是元稹的《刘颇诗》小序。

据这篇小序说,刘颇祖籍昌平(今属北京),“其上三世有义烈”,二十来岁时举进士科试,没有考取,毁瓮酬值这件事大概就发生在落第之后。

他南归唐州(今属河南),地方官吏想侵夺他的房子,他一怒之下放火烧掉房子,把房产契书也投进火里,然后就到处漂泊。元稹早就听到他的传闻,四五年后见到他,写了这首《刘颇诗》称赞他:“一言感激士,三世义忠臣。破瓮嫌妨路,烧庄耻属人。迥分辽海气,闲蹋洛阳尘。傥使权由我,还君白马津。”

除了《刘颇诗》,元稹还另有《寄刘颇》二首,前一首说:“平生嗜酒颠狂甚,不许诸公占丈夫。唯爱刘君一片胆,近来还敢似人无。”念念不忘他的胆气。后一首则云:“前年碣石烟尘起,共看官军过洛城。无限公卿因战得,与君依旧绿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