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说的“理在事先”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9:15:30

你记错了,朱熹只说过“理在气先”,没说过“理在事先”。
“理'和“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两个基本概念。“气”是指构成客观世界的极细小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理”在程朱理学中是指以儒家学说(实际上这里的儒家学说已几经改造,同孔子时已不大一样了)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如“三纲五常”和体现这种伦理道德的封建政治制度、社会制度之类。我们知道,按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先有物质的东西,然后才有精神的东西,即“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但朱熹则相反,他认为先有“理”即先有三纲五常之类,然后才有世界万物,这就是他所说的“理在气先”。《朱子语类》卷九五便有这样的话:“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这句话可以说朱熹自己对“理在气先”含义的最好注释。

当然是理最大阿,他自己就是理学家嘛。他说得理就是某种脱离人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他的思想不知害了多少代中国人,切不可学习他。

我查了成语字典,我以人格担保,没这词

知的精神客观存在于物质.

"理"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脱离人而存在的精神实体。 客观唯心主义.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