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于勤俭败于奢(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2:32:02
一篇演讲稿 不要求你帮我写 只要告诉我相关的资料 谢谢哦~!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勤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片土地上渊源流长,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太守”刘宠,从一代名将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都为我们留下了一份份忧苦劳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鞠躬尽瘁,艰苦朴素的光辉事迹,更是彪炳千秋。中华民族正是具有这种精神,才能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勤俭是建立在“勤”与“俭”的结合上的,只有勤劳才能创造劳动成果,只有节约才能珍惜劳动成果,两者相加,劳动者创造的成果才会越积越多,社会才能发展进步,反之,则是社会哀败、文明倒退,正如李商隐所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我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宝贝,父母的掌上明珠,我们从小就生活在安定舒适的环境里,不知道生活的艰辛,金钱为何物。所以在我们的校园里还可以看到吃了一口的面包,喝了一口的饮料,咬了一口的雪糕;我们有些同学一天要喝几瓶矿泉水,甚至还嫌矿泉水不够味,要用碳酸水等高档饮料来解渴;我们有些同学过于注重自己的服饰,穿衣要品牌,用的要有品味有档次。不知道这些穿名牌、吃名牌、用名牌的同学有没有想过:你的名牌背后是什么,你的名牌是否就可把你包装成名人,你的名牌除了能满足你的虚荣心之外还有什么用途?曾有外国人这样评价中国的孩子:“中国的孩子是用钱来打造的,中国的孩子最善长的就是花钱”,我不知道当你们听到这些是怎样的感受,我感觉到的是悲哀,是无奈。在美国、日本这样的强国里,他们的孩子,18岁独立,独立以后,就无权再使用父母的钱,甚至要凭借自己的能力来偿还父母十八年在他们身上的花费。所以,他们很早就知道勤俭。当然,我们更多地看到,在我们的校园里,有许多同学在为我们作榜样,他们从不无故丢掉吃不完的东西,他们不会去刻意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他们会在离开教室或寝室时记得关灯、关电扇,他们的衣服并不艳丽,却很干净整洁,为我们的校园增添了一份淡雅与朴素。他们没有名牌,但他们过的很实在,很开心。

  我们的生活富裕了,但是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外国有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往往有不幸的成年。我国也有这么一句俗语:“少年有福不算福,有钱难买少年穷”。节约是一种美德,俭朴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是在为自己创造美好的前途。

  我国的发展已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