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迅掠龙的资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23:48:11
就是在侏罗纪公园1中提到的“猛禽”!顺便加上暴龙的资料

迅掠龙和恐爪龙是奔龙家族的成员,但迅掠龙的头部比较狭长,分布在中亚蒙古一带,而恐爪龙则生活在北美洲。
它们的共同点是在第二脚指上,长出一只能收放自如的镰刀型大爪,加上坚挺可作平衡用的尾巴,显示它们是动作非常敏捷的恐龙,因此一扫过去大家认为恐龙动作缓慢的刻板印象。
生活在晚白垩纪时期的迅掠龙,虽然它们不是当时最大的肉食性动物,但却是最可怕的掠食者。它们最致命的武器是脚上的镰刀型尖爪,加上成群的集体攻击策略,以速度追赶大型植食性恐龙,然后直接跳到猎物背上,不断利用巨爪抓伤猎物,让大型植食性恐龙失血过多而就范。
它的正式名称为Velociraptor,翻译为 伶盗龙。

伶盗龙属于驰龙科(Dromaeosauridae),驰龙科都是令人恐惧的的食肉恐龙。其中最著名的品种乃恐爪龙(Deinonychus)与伶盗龙(Velociraptor)。该类恐龙的共同特点包括:
1.相对与它的身型而言,都拥有相当大的头颅
2.立体的视觉
3.锋利且带锯齿的牙齿
4.相对前置的长臂
5.前肢细长,指上带利爪,灵活便于抓握
6.能提供高速的纤巧腿部
7.起稳定器作用的长长的坚硬的尾部
8.脚趾第三趾高度特化,成巨大的镰刀状的爪子
蒙古伶盗龙(Velociraptor mongoliensis)是在著名古生物学家享利·费尔费尔德·奥斯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 (1857-1935)在1924年在蒙古的Djadochta和Barun Goyot发现的,这是第一种亚洲驰龙类。其他驰龙类皆在北美洲被发现,这显示,白垩纪晚期,从北美洲到中亚的相似环境中存在一个中亚-北美洲的动物群。
蒙古伶盗龙长1.8米,尖牙厉爪,能高速奔跑,加上威吓龙界的本钱——长约12厘米的第三趾,这镰刀般的利爪是它捕杀猎物的重要武器,而其他两趾着地,提供必要的支撑。其捕猎手段颇为独特: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举起"镰刀",先用前肢上的利爪钩抓住猎物,一跃而起,用镰刀利爪扎进猎物的腹部,然后用力撕咬猎物的脖子等致命之处,开膛破肚,一下子置于死地。

龙界一次著名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