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为什么管空竹叫做扯铃?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2:37:46
最近下载了一个综艺节目的RM,里面有个叫林伟良的世界扯铃冠军.可是那明明就是空竹,怎么会叫做扯铃呢?而且河北吴桥一向是我国杂技之乡,怎么世界空竹大赛的冠军会出在台湾呢?虽然都是为过争光啦,但是一不明白名字为什么会差那么多,二不清楚为什么国内从来没有听说过杂技项目有台湾人是冠军!

扯铃是我国的民俗技艺,也是相传已久的童玩之一。以往我国杂耍表演中,有耍、变、练,三大技艺;耍是耍坛子,变是变戏法,练就是练扯铃。可见扯铃在我国的民俗技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稽考古代文献有关扯铃的记载竟然付之阙如,主要原因是古代的中国, 很少人去留心儿童们的游戏。

其次可能是这种游戏随著玩法的不同或技术的进步,在名称上有所改变。朝市丛载上说:「抖空竹,逢庙集,以绳抖响,抛起数丈之高, 仍以绳承接,演习各种身段。」又明朝万历年间刘侗和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纪卷二上记载著一些风土民俗。

曾有这样的一首歌谣:「杨柳儿沽,抽陀螺;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毽子;杨柳发芽儿,打拔儿。」有人说:「放空钟」就是今日所谓的扯铃。在商务的体育大辞典,汉声的中国童玩, 教育厅的中华儿童百科全书中无不这样认为。但在商务的辞源及三民的大辞典上的解释,「扯铃」与「空钟」还是有不同的,辞源说:「扯铃,玩具,形制略似两空钟相联,以绳贯两木杆络其中部。 在空中旋转成声,亦有只用一端者,较空钟为后起,以空钟有地龙
之名,俗亦称此为天龙。」

大概是由於它们的质料相同,玩法亦大同小异,同时形制大小不同亦会发出各种不同声响,有的像钟声,有的像蝉呜,有的像鸽铃.有的像古筝,所以后人有称它「空钟」、「空筝」、「空竹」、「响铃」、「抖嗡」 各种名称混而为一了。不过,在古书中所记载著:「空竹轰而疾转,大声者钟,小亦飞虫。」「裁竹成形腰鼓如,两端绳索弄徐徐,当风急转如流水,山寺闻钟韵有余。」「抖起空竹入云表,干人仰面跌沟沿。」那种钟韵袅袅,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彩表演,确是指今日的「扯铃运动」,是无可置疑的。

扯铃在过去中国大陆上是很风行的民俗运动,以后更流传於世界各地。日本武侠小说「宫本武藏」中, 就有一段这麼写著:「一个陀螺,发出嗡声,飞上五月的晴空。飞上天后,消失於晴朗的天空,看不见了,只剩嗡声,不久又落下。陀螺一如活动,停在大步走在沿鸭江街道上的主人肩上,仍旋转著。停止旋转后,倾斜於肩,并不落……」这个会飞上天空,会发出声音的陀螺,大概就是中国传入日本的扯铃了。

十八世纪时, 扯铃入英国,顿时英国人迷上这个神奇的小玩意儿。他们称之为「两根棍子上的精灵」。 后来传到法国, 法国人将扯铃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