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 璩《百一诗》之一“下流不可处”这首诗的注释。求助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9:58:53
下流不可处,君子慎厥初。
名高不宿著,易用受侵诬。
前者隳官去,有人适我闾。
田家无所有,酌醴焚枯鱼。
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庐。
所占于此土,是谓仁智居。
文章不经国,筐箧无尺书。
用等称才学,往往见叹誉。
避席跪自陈,贱子实空虚。
宋人遇周客,惭愧靡所如。

就是这首了!~谢谢!:)

大胆解释了一下,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多多包涵,千万不要拿砖头扔我,毁容了就惨了!!嘻嘻....

当时应璩任曹爽大将军府中长史,见曹爽施政于法不合,于是做此诗,希望曹爽的施政能合适一些。

“下流不可处,君子慎厥初”作为当权者,名声不向原来那样(默默无闻,事情处理欠妥也无所谓),所以手法也要变通,施政不要还用以前的老方法(可以看作现在所谓的暗箱操作),应该用较高明的方法,小心考量,合理施法.凡事唯慎!

“名高不宿著,易用受侵诬”有了较高的名气和权势,更要小心保持平和谦逊的心态.

“前者隳官去,有人适我闾。 田家无所有,酌醴焚枯鱼。”在家(用鱼和酒)接待辞官的‘有人(不明说,表示不止一个或者因某些原因不能说出名字)’.

“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庐。 所占于此土,是谓仁智居。 文章不经国,筐箧无尺书。 用等称才学,往往见叹誉。”字面上意思是说,‘有人’问自己:你身居高位,做了些什么功德.在这个位置的,都应该是有才学的仁者、智者,看看你是不是名不副实,值得这些(【承明庐】、【仁智居】、【见叹誉】)赞美吧。实际上这几句都是作者的劝柬,是在婉转讽谏曹爽身居高位、浮华空疏。

应璩用【承明庐】、【仁智居】、【见叹誉】等语句来劝说曹爽施政应该要上达厅堂(公正公开),才能开创盛世。

“避席跪自陈,贱子实空虚。宋人遇周客,惭愧靡所如。”这两句用宋国愚人把燕国石头当做稀世珍宝,沦为笑谈的故事,来告戒曹爽执政者的执政当水清见底.因为自己(作者)身为曹爽左右辅佐,才敢进柬以求政治清明,免得被世人拿来与阙子那样的愚人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