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健吾)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9 01:41:00
请大家帮我搜索下,在哪能找到他的简介!
谢谢!

中国作家、戏剧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法国文学研究专家。
  李健吾生于1906年8月17日。山西运城人。1921年入国立北京师范大学附中,翌年与同学朱大柟、蹇先艾组织文学团体曦社,创办文学刊物《爝火》,开始发表剧本、小说。1925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同年由王统照介绍参加文学研究会。1931年赴法入巴黎大学研究福楼拜等现实主义作家和作品。1933年回国,在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编译委员会任职。1935年任暨南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从事话剧活动,是上海剧艺社及苦干剧团的中坚。1945年应郑振铎之约,主编《文艺复兴》杂志,并参加筹建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后改为上海戏剧专科学校),任教授。
  1954年起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健吾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文学评议组成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政协委员。
  李健吾自幼酷爱戏剧,学生时期即参加话剧演出,曾任清华大学清华戏剧社社长。1923年开始发表剧本,先后共创作、改编近50部剧作。他的剧本贯串着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爱国、民主思想,注意反映劳苦大众生活感情,情节紧凑,布局严谨,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被称为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剧作家。20年代有9部剧本问世,多数是独摹剧,反映城市下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主人翁是工人、士兵、仆人。命运的焦点常集中在女性身上。《翠子的将来》(1926)、《母亲的梦》(又名《赌与战争》,1927)是这阶段有代表性的剧作。30年代是李健吾思想活跃、勤于艺术探索的时期,剧本题材多样,风格各异。其中有充满对国家命运忧虑、大声疾呼抗日的《信号》(原名《火线之外》,1932)、《老王和他的同志们》(原名《火线之内》,1932);有歌颂革命者,揭露封建军阀,寄希望于共产党的《这不过是春天》(1934),《十三年》(原名《一个没有登记的同志》,1937);有以沉郁的笔触,通过惊世骇俗的故事,反映农村生活及人性善良与邪恶斗争,带有浪漫主义特征和法国戏剧影响的《村长之家》(1933),《梁允达》(1934),还有锋芒对准新、旧道学家,批判并存于中国的封建道德、资本主义文化的两部喜剧《以身作则》(1936)、《新学究》(1937)。40年代是李健吾剧作的黄金时期,以改编中外名著为多。这主要由于沦陷后的上海言路堵塞,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