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夹馍”为何叫“肉夹馍”不叫“馍夹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9:01:51

传统习惯,是肉被夹

从语法上来分析,所谓“肉夹馍”是“谟夹肉”的倒装用法,即“肉夹于谟”的意思。当初之所以这样叫,我想应该是为了突出“肉”的的地位的原因。我也吃过肉夹谟,确实美味。美味就美味在肉上。我们一听见肉夹谟的吆喝,首先联想到的就是肉香的浓郁和肉的美味,这点与把“肉”放在“肉夹谟”这个词的最前端,是不无关系的。
许多民间叫法虽然不是很有道理,但是约定俗成,一代代流传下来,就成了定规,再想改动,反而不妥。这个“肉夹谟”怕也是这样吧。

因为主要是吃馍,主语在后面。因此叫肉夹馍

“肉夹馍”者,乃“肉夹(于)馍”之略语也。

动词后加介词短语“于XXX”予以补充说明,介词“于”常可以省略,如《鸿门宴》刘邦见项王于鸿门,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哈!来了,这里就有了介词“于”的省略――“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又有蒲公《聊斋》《促织》曰: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这里就是“又试之鸡”就是“又试之(于)鸡”的意思;还有《张衡传》“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就是“果地震(于)陇西”。

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还有很多。。。。

OK啦,就这个用法,“肉夹(于)馍”,省略“于”。再比如庄子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当然也可以说成“不如相忘江湖。”

陕西方言博大精深,与古汉语的脉承是非常让人赞叹的!小河在这里不是宁要牵强附会地解释“肉夹馍”的意思,而是陕西方言中的确有很多古汉语元素。比如老一代陕西人会管“吃饭”,尤其“吃得香吃的多”的,叫“咥(die2)”, 古语中就是“吃”的意思,周易中《履》卦中的句子:“履虎尾,不咥人”;又如“嫽”,陕西方言中“精彩”,“美好”之意,古文就有说“姣人嫽兮”; “老人去世”叫“老人没(mo)咧”,正确的写法是“殁(mo)”, 对去世的尊称,等等等等。再多说估计大家也不感兴趣,就说个“肉夹馍”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