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滴耳液时能不能用棉球沾一些往耳朵里涂?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9:38:32
直接滴会不会有危险啊

如果是治疗外耳道疾病,可以使用滴耳液往里涂,如果是治疗中耳炎的话,显然涂是不能涂到鼓室里去的,还应该滴,滴完后用手指压迫耳屏部,利用外耳道的空气压力将药液压进中耳腔,并且滴过后还应该保持患耳向上一段时间。

滴耳剂的使用应取坐位或卧位,病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5滴,然后以手指轻轻按压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处流入中耳,5-10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
使滴耳剂的温度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简便的方法是将滴耳剂放于内衣口袋内10分钟即可

不会有危险的,放心吧!用棉球是错误的,对病情没有帮助!

正确使用滴耳液

患有耳疾,如得了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炎、耳道霉菌病、耵聍栓塞等,医生就会开些滴耳液给你,用以抗炎杀菌、消肿止痛或软化耵聍。别看滴耳液是外用药,也需正确使用,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或引起不良反应。那么,滴耳液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呢?
滴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一般来说,婴幼儿应慎用或尽量不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滴耳液,因为这类药物作用于中耳局部可引起内耳中毒,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影响幼儿的听力。
为使药物能起到更好的疗效,如果你患的是中耳炎鼓膜穿孔,滴药前可用3%的双氧水彻底清洗外耳道,清除中耳腔内的脓液及分泌物,然后用消毒干棉签拭净外耳道内的脓液。滴药时侧卧于床上,使患耳外耳道口朝上,用手牵拉耳廓(成人向后上方牵拉,小儿向后下方牵拉)后滴药。滴耳液的温度不宜过低,以免刺激内耳前庭器官引起眩晕、恶心等反应。冬天滴药前,可把药瓶放在手掌中握一会儿,使药液温度尽量与体温相接近。滴药时使药液沿外耳道壁缓慢流入耳内。滴药的剂量与次数应遵医嘱或依说明书行事。一般滴耳剂每次滴3~5滴,每日滴3次。滴药后应保持原体位3~5分钟,并用手指轻轻压耳屏数次,使药液经鼓膜穿孔处流入中耳。
对于外伤性鼓膜穿孔急性期患者,禁止使用任何水样液体滴耳,以免影响鼓膜创口的愈合。受伤后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
外耳道炎和耳道霉菌病患者,应找专科医生检查,取外耳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检验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做到对症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