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一词多意 古今异义 同意字词和通假字集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4 02:49:40
需要有例句`而且例句要是人教版初3之前的(包括3上)`!
不是在一篇文章里``是在所有古文中将以上部分摘选下来`组成集合`

以《桃花源记》一课为例具体说明。
(1)一词多义。这是文言文学习和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和整理,并且结合语境去判断它的含义。如《桃花源记》中的词语有:舍:①舍弃,如“便舍船。”②房子,如“屋舍俨然。”寻:①寻找,如“寻向所志。”②不久:“寻病终。”志:①做标记,如“处处志之。”②标记,如“寻向所志。”向:①从前的、旧的,如“寻向所志。”②对着,如“眈眈相向。”这是对一篇课文中的一词多义词语的整理,便于一课一课地扎扎实实地掌握。在具体复习时也可以就六册书所有篇目中的词语进行系统的整理,便于全面系统地复习。
(2)古今异义。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不仅是理解和翻译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试命题者的关注点,如《桃花源记》中的“交通”“ 妻子”“ 绝境”“ 无论”“ 不足”“ 鲜美”“ 延”等词语,应把握好它们的古义和今义,便于复习和记忆。
(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现象不是初中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但它是初中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需将课本中一些重点的活用词加以了解即可,不必深究。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复前行,欲穷其林”中的“穷”,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尽”的意思。
(4)通假字。初中三年的文言文中通假字总共几十个,应当熟记,并且让学生掌握通假字读音规律:如甲字通乙字,则读乙音。如“要”通“邀”,读作“yāo”邀请。

去买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价格是人民币21元,里面收集了几乎所有常用字的古今异义,同意字词和通假字,并且例句都是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