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碘元素含量过高会有什么症状?该如何解救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2:55:19

有些人出现了“粗脖子”,就认为是缺碘造成的,试图通过大量补碘进行治疗。这是大错特错的。“粗脖子”病,不一定都是缺碘,如果盲目补碘,则是错上加错。

  颈部气管前下方有甲状腺。它合成分泌的甲状腺素,直接参与体内钙、磷代谢,是人体代谢中重要的激素。它是以体内碘做原料,如果人体缺碘就会引起甲状腺素合成减少,脑垂体补充性地加强促进甲状腺分泌的功能。这样对甲状腺产生刺激,长期作用就使腺体逐渐增大,脖子就会变粗,这种“粗脖子”是由于缺碘造成的,当然应该补碘。

  但是,体内含碘过高也会导致“粗脖子”。这是由于长期服用含碘高的海产品及井水,也会发生高碘甲状腺肿,形成“粗脖子”。这种粗脖子就不应再补碘。日本沿海地区和我国渤海地区居民,就有这种情况。

  还有一种“甲亢”病,是甲状腺分泌过剩所致的内分泌代谢失调性疾病,也是大脑皮质与内脏相关联的疾病之一,是人体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并不是人体缺碘引起的疾病,与缺不缺碘没有关系。有些人认为“甲亢”是因为缺碘而引起的“粗脖子”病,因而大量吃含碘量高的食物或药品,如海带、海藻、碘糖等。有的患者用了含碘高的药物或食物后,“甲亢”的症状可以得到暂时缓解,但甲状腺可因摄入过多的碘而逐渐增大、变硬;同时,体内碘量过多,还会影响准确诊断和治疗。此外,用含碘过多的药物和食物,还可能使病情恶化,甚至造成一时性的药物甲状腺功能低下而被误诊为“甲低”。

  所以说,“粗脖子”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真正缺碘引起的,可以补碘;二是食碘过多,不能再补碘;三是甲状腺分泌过剩所致的内分泌代谢失调性的“甲亢”病,也不应再补碘。总之,不能认为“粗脖子”都需要补碘,而应请医生查好病因再治疗。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主要受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控制,而垂体促甲状腺素的合成和分泌又受到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控制,同时又受血液中甲状腺激素(T4,T3)反馈抑制。垂体促甲状腺素和T4,T3之间保持着一个很精细的负反馈机制,使体内的T4、T3维持在一个非常稳定的水平。当我们摄入的碘不足时,身体内的甲状腺激素产生、储存或释放障碍,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降低,对垂体TSH负反馈抑制减弱,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多,升高的垂体促甲状腺抑制减弱,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多,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