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数字入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7:58:36
古代很多文人都爱以数字入诗。如“2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再帮我想几个,越多越好

数字入诗,在我国古诗中数不胜数,信手拈来,比比皆是: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居易的“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有些诗,虽用了许多数字,但由于用得巧妙,则同样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古代的儿童启蒙诗“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20个字用了10个数字,却显得自然不堆砌,好像一幅错落有致的风景画,读起来琅琅上口。唐朝李白的“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细腻真切地道出了作者因思乡而断肠的情怀。元朝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另有陈沅的一首诗,竟用了10个“一”字:“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形象地再现了渔翁月夜垂钓的情景,好似亲眼目睹。

清朝查慎行的集句诗也是别具一格,他从4位大诗人的4首诗中,各用了一句带数字的诗,组成新诗:“两岸山花似雪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劝君更尽一杯酒,二月已破三月来”。依次采用刘禹锡的《竹枝词》、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王维的《渭城曲》和杜甫的《绝句漫兴》,合在一起,浑然一体,天衣无缝,丝毫不显拼凑之痕迹,而珍惜春光之意,遂如己出,令人叫绝。

每逢看到先人用本来枯燥无味的数字,使诗平添无限情趣时,自己也情不自禁地跃跃欲试。近两年,还真写出了一些数字诗。尽管比起古人来差之千里,难免东施效颦,但总算实践了。初秋,新柿子上市,顿生感悟:古人云,一叶知秋,这一柿不也照样知秋吗?!时间过得太快了,不知不觉一年中的9个多月一闪而去,真是岁月匆匆啊!便作诗自勉:“一晃又弃扇,一柿今知秋。一瞬数月过,一去不回头。一生日过午,一世几多求?一刻不懈怠,一日当三秋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雨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丛中都不见。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