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没有 剃须刀如何刮干净胡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1:17:34

古代人都是留胡子的

古人一般从成年开始留胡子,成年的标准在朝是不一样的,汉朝是16岁,唐朝开始是18岁,后来改为22岁。留胡子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儒家道义是不该剪的,但是没有几个人真正一背子不剪头发也不剪胡子,留的拖到地上。所以古人的习俗是,胡子和头发不能没来由的随意破坏,但日常修剪和梳理是可以的。

那就可以用剪子之类的了

在古代,男人有留胡须的习惯,胡须长得好,修饰得好,是美男子的一个特征,故古代常有“美髯公”的称呼。染胡须如同今天染发一样,起着同样的效果,于是古代男人染胡须的风俗就出现了。

早在唐代,大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中就有“近来年少轻前辈,好染髭须作后生”之句。可见在唐代就有染胡须药品,人们就有了染胡须的习惯。

到了明代,有一个名叫陆文量的到北京来,有人把染胡须的方法告诉他,他写了一首诗作为回答:“染将纷白媚娇红,祗畏痴心笑老翁。五色任生当顺受,二毛何况世人同。”

很简单,中国古代人,不挂胡子。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去掉。
所以古代中国人都留胡子。
那些长不出胡子的都被嘲笑成太监。
而那些胡子好看的人都得到众人的仰慕,例如关公,被皇帝誉为:美髯公。
满洲清国占领了中国后,强迫中国人剃发,留辫子,改衣服,连胡子都不能逃。满洲人要求胡子只能上面有两撮,下面有一撮或不留,所以那时候就必须剃胡子了。

中国有句老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所以很少刮胡子。要刮胡子大多敉是求人去刮将下来、或三五知巳互相帮助、还要动用肥皂、多烦!一错过剃、便长了长了,故此干脆畄起来。

男人对于胡须,就如女人对于头发,浓密总觉麻烦,稀疏则又觉不安,总要变着法子折腾,想弄点名堂出来。

现今头发虽然并不是女性的标志,但是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胡须无论如何都是要和雄性激素划上等号的。它曾经是男人地位与身份的象征,也是历史长河里不同文化的产物。文化不文化这里且不去讨论,但关于胡须,可说的实在是很多。

古人都留胡子,要不就用刀。

哎呀,不不同的时代就会有不同的方法和工具啊
可以用锋利的刀子,或者干脆去外面找个理发的老头把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