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之”词的用法,我要的是例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5:56:55
“之”表示复数概念“属”或“类”连用,用来概括事物
例句要4句阿!谢谢了
还要在句中作谓语动词,解释为“到”

【史记】卷一百零七 列传四十七 魏其武安侯列传

蚡所爱倡优巧匠之属,

《左传·曹刿论战》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一、“之”字作动词用
译为,到……去;往;到。
构成这一要件的主要要素是:人名或人称代词(有时省略)+之+地名或表示地方的名词
例句: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司马迁《史记•项藉列传•鸿门宴》)

二、译为“向”。例:然后驱而之善。

三、作助词:分以下几种情况:
1.用于主谓之间,使原来的主谓结构变成一个偏正结构,作句中的主语、宾语或表示时间的短语等,有时也作复合句中的一个分句。
例句: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汤问•愚公移山》)
2.结构助词“的”,这是最常见常用的意义和用法。
名词(或形容词)+之+名词。
例句: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韩非子•难一》)
3.
(1)起凑足音节作用。无实义,可不译。
例句: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资治通鉴》)
(2)用在人名之间。无实义,可不译。
例句:烛之武言曰(《烛之武退秦师》)
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可不译。
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者”有时省略)的格式。这时,它的定语是“动词和以动词为中心的词组;或是“形容词”
例句: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