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显微镜中移动镜筒时的升降范围很小的结构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4:10:45

17.在图中根据显微镜某个部分的作用,填出该部分在图中的位置和名称。[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1)取显微镜时,握镜的部位是[ ] ,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 ] 。
(2)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很小的结构是[ ] 。
(3)安装物镜的部件是[ ] 。
(4)放置标本的部件是[ ] ,中央有[ ] ,两旁各有一个[ ] 。

答案: 17.(1)13 镜臂 7 光圈 (2)12 细准焦螺旋 (3)3 转换器

扫描隧道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英文缩写是STM。这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新型表面分析工具。其基本原理是基于量子力学的隧道效应和三维扫描。它是用一个极细的尖针(针尖头部为单个原子)去接近样品表面,当针尖和样品表面靠得很近,即小于1纳米时,针尖头部的原子和样品表面原子的电子云发生重叠。此时若在针尖和样品之间加上一个偏压,电子便会穿过针尖和样品之间的势垒而形成纳安级(10ˉ9 A)的隧道电流。通过控制针尖与样品表面间距的恒定,并使针尖沿表面进行精确的三维移动,就可将表面形貌和表面电子态等有关表面信息记录下来。

扫描隧道显微镜,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横向可达0.l纳米,纵向可优于0.01纳米。它主要用来描绘表面三维的原子结构图,在纳米尺度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还可以实现对表面的纳米加工,如直接操纵原子或分子,完成对表面的剥蚀、修饰以及直接书写等。目前扫描隧道显微镜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出现了原子力显微镜(AFM)。弹道电子发射显微镜(BEEM)、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PSTM),以及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NOM)等。
参考资料:摘自《世界科技大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