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侯庙灾记 译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8:04:05

郑地(春秋时郑国一带,在河南省内)的盗贼,有进入樊侯庙(供奉樊哙的祠庙)剖开庙里神象肚子的。不久刮起大风下起暴雨冰雹,郑地附近田地的麦苗都死了。人们都惊恐的说:“(这是)樊侯发怒造成的。”我认为樊哙本来以杀狗屠夫的身份建立军功,辅佐沛公(刘邦)当上皇帝,被封为侯爵,封地在舞阳(今河南舞阳县),他的爵位代代世袭剖符(剖符:把兵符剖开一分为二,各持一份,也就是封侯;传封:代代相传,也就是世袭),和汉朝共存亡,这就是《礼记》所说的对百姓有功德的人要得到立祠祭祀的待遇!舞阳县离郑地不远,汉、楚曾经常常在荥阳、京(今南京)、索(索溪地区)等地打仗,也是樊哙平生带兵杀敌立功的地方,所以在这里为他立庙供奉,很合适了。樊哙做沛公参乘(将职名)的时候,刘邦在鸿门遇险,樊哙向项羽瞪了一眼,就使项羽丧失了底气,他的勇猛确实有过人之处,所以后来人们谈起雄武之人都要提及樊将军,所以他的聪明正直,在当时显灵,也是很合适的。然而当盗贼把他的神像肚子剖开时,为什么偏偏不能保全自己的心腹肾肠呢?反而迁怒到无辜的百姓身上,来表现他的睚眦必报,为什么呢?岂有或者的时候能抵挡万人,而死后不能保护一副躯体的道理!难道是他的神灵不能防止盗贼侵扰,却能显灵来恐吓平民!风、雷、雨、雹,这是上天用来震慑惩罚犯错的有关事物的,而樊哙又怎么能够胡乱使用呢?听说阴阳之气,怒气小的话就生成狂风暴雨,怒气大的话就凝结成冰雹。现在正是久旱季节,没有过阴天,骄阳干燥,怀疑是有不顺天意的事物使上天发怒导致凝结成冰雹,(只是正好赶上樊哙的神像被侵犯),怎么能说是百姓自己导致的灾害呢?不然的话,则呼风唤雨,使风摧雷击霆击,那樊哙的神灵也太残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