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乐队分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23:14:33
偶想知道京剧乐队的乐器及其介绍
多谢

http://baike.baidu.com/view/2088.htm

京剧乐队的的组成:1、打击组;2、弦乐组;3、吹奏组。
打击组:司鼓-乐队核心,操摇板、鼓子;鼓手-司鼓的补充(助理)司大、中、小、腰鼓;大锣(堂锣)-重拍定位;小锣-精细、拟人、情绪重拍定位;饶拨:(大拨、中拨、小拨)-虚步、轻拍送位、起情绪。
举例:四击头-巴大台倾仓,巴大-司鼓连击两响,台-小锣一声,倾-大锣轻锤长声,仓-除鼓手外,齐响。
弦乐组:京胡(胡琴)、京二胡、月琴,俗称"三大件”,是京剧唱腔伴奏的旋律乐器;“京胡一响,有人要唱”;京二胡是烘托气氛,是伴奏声厚实,也是过场情绪乐器;月琴是“有声响就有它”忙个不停。还可以加上一些二胡跟着。
吹奏组:笛子、笙(排笙、圆笙)、唢呐、管子;开场、圆场、收场气氛曲牌起哄。
好了,就这样吧!

分为文场三大件:京胡,月琴,三弦;武场三大件:板鼓,大锣,小锣。俗称的“六场通透“即指此。

支持楼上的

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

脸谱的演变和发展,不是某个人凭空臆造的产物,而是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体验、综合,以及对剧中角色的不断分析、判断,作出评价,才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艺术手法。

据史料记载,脸谱系由唐代乐舞大面(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之一,是京剧和某些地方戏中净的别称)所戴面具和参军戏副净(参军戏,唐宋时流行的一种表演形式,主要由参军、苍鹘两个角色作滑稽的对话和动作,以引人发笑,有时用以讽刺朝政或社会现象。参军戏中的副净,等于现在京剧中的“架子花脸”,一般都表演性格粗豪莽撞的人物,如《三国演义》戏里的张飞)的涂面逐渐演变而来。

中国戏曲理论家翁偶虹曾撰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