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贵姓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23:00:40
老子到底姓什么

老子,姓李名耳,一般认为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尊称为太上老君。实际上是别人扛着他的名号而已,他和道家没有任何关系。但他的确实是中国春秋时大思想家,和孔子等其名。

老子,姓李~
李耳

老子
Lǎozǐ
[Laozi] 中国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一说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曾为周“守藏室之史”(管藏书的史官),后隐退著《老子》一书。他把宇宙万物的本体看做“道”,认为它是超越时空静止不动的实体,是产生整个物质世界的总根源。他在观察社会和自然变化时,又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正反两方面的对立之中,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转化。政治上他主张“无为”,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回到“小国寡民”的幻境之中。老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 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管理藏书的史官)。他与孔丘同时而略早。孔子到周,曾向他问礼。老子见周衰,即离去,莫知其所终。一说老子即太史儋,又一说老子即老莱子。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
老子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书分上、下篇共5000多字。后人称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
《老子》书中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观点。强调人们在思想上、行为上应效法“道”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他抨击当时的统治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他提出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所伏”,充满着辩证唯物思想,是人们经常引用的经典语言。在物质上,他强调“知足”与“寡欲”,进一步在政治上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指出人无私心时处理事情就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从而使人与人之间各尽其力而不争名利,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他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体现尊重客观规律、保护自然的思想,这和当今重视环境保护的观点相当吻合。难怪当代著名学者季羡林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