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够解释一下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万分着急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9:05:46

欧文·白璧德(1865—1933),美国评论家,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运动的领袖。
  1894年起,欧文·白璧德即在哈佛任教,创办了比较文学系,直至去世。他特别提倡人类的负责精神,认为一个人的权利只有在其他人能负责保证这些权利得以实现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故而在索取自身权利的同时,必须负起保证他人权利得以实现的责任;这些看法与卢骚等人的浪漫主义与自然主义相冲突,引起了激烈的论争。
  文艺复兴之后,几百年来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人物非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卢梭(1712-1778)莫属,这一点甚少异议。欧文•白璧德却认为西方近几百年走错了路,就是盲目信从卢梭的结果。他多方著文不遗余力批评卢梭。
  在欧文•白璧德看来,西方对人性的认识从人性恶到人性善发生转折就是从卢梭始,在卢梭前,人类“因为对,所以我感觉对”,从卢梭开始就变成了“因为我感觉对,所以才对”。这就给整个西方带来翻天覆地的震荡。他认为宗教一直强调的人性幽暗是错误的,人只要摆脱了不自然的社会而回归自然,就可获得赎救,人类真正的道德就变成了彻底按照内心最深处的冲动去行动的美德,一种放纵而不是约束的激情就主宰了人类的方向。这就导致了白璧德所认为的人类最大的错误:
  对人本性善的信仰永远鼓励着人们逃避道德责任。接受责任就必然意味着付出最大的努力,而人隐秘的欲望是无论如何要沿着阻力最小,或者阻力较小的道路前行。因此人们才会无休止地搪塞、躲避,才会倾向于寻找替罪羊,而这肯定是人性中最不可敬的方面。
  欧文·白璧德的学说与中国儒家有多方面的认同,20年代初,他在哈佛大学培养了吴宓、梅光迪、汤用彤等一代中国学人,开启了新人文主义与儒学沟通的新阶段。
  当前,在以欲望和消费主导一切的,支离破碎的现代社会里,新人文主义必将为促使社会进步,向被异化的人性复归提供重要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也再次引起国人的重视。

  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萨顿曾经鲜明提出的那样,为了防止科学主义的出现,“我们必须准备一种新的文化,第一个审慎地建立在科学、在人性化的科学之上的文化,即新人文主义”。“新人文主义不排除科学,相反将最大限度地开发科学。”它将“赞美科学所含有的人性意义,并使它重新和人生联系在一起”。
  就是以建立在科学理性之上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