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外国的教育课程是怎样安排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1:18:04

国外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1.倡导人文课程 道德情操的养成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当今在社会全球化、网络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难度都加大加重了。人们深深体会到要使用好科技这把双刃剑,必须依靠人文精神的指引。因此,加大人文课程分量,重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成为各国高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如美国大学课程设置中,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学分约占13%-25%,日本占28%,韩国占30%。英国学者认为“现代世界理科和文科的裂缝必然用人文科学来粘合”。美国高校的工程伦理学课程,就是针对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中难以回避的一些伦理问题作出道德的抉择。21世纪的新文化,以融合化、网络化为特点,必须会促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因此,也就有了课程改革方向的人文文化现象。
2.拓宽基础性课程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基础课程设置。美国将此称为“通识教育”,在近几十年内不断进行课程结构改革,增加基础课,减少专业课。日本提出高等教育应摈弃狭隘的专业意识,排除各专业间人为的壁垒,把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德国科学审议会于1993年在一份题为《高校政策的十个论题》的建设的报告中提出:大学教育应围绕广泛的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方法知识,多学科合作关系和解决问题的对策等进行教授。德国大学的头两年不分专业,但要分系,本系学生学习相同课程。前苏联高校历来重视专业教育,培养“现成的专家”。
3.重视综台性课程 综合课程的提出和发展是由于对分科教育缺陷的批判和克服,同时也适应了科学大分化、大综合的发展趋势。日本提出了“综合就是创造”的思想,许多理工科大学大量开设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等综合性跨学科课程。各国综合化课程改革的途径与措施大致包括: (1)课程设置上的文、理、工相互渗透,让修习某一学科领域的学生选习其他领域的课程,法国大学本科的选修课在本科4年课程中所占比例高达40%至60%,日本的选修课程在全部课程中占25%至40%,美国占30%,俄国占将近17%; (2)开设联合课程或综合性的课程,如日本东京大学的综合理工学院,分设了能源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电子系统、社会开发工程等10个综合性的课程;(3)开设跨学科课程或建立跨学科专业,各国高校纷纷开设边缘学科课程(如生物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