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希望找点中国现代清廉官员的事迹,大家帮帮忙,星期一要交作业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1:41:42
最好附带评论(不要太贪了,嘻嘻)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贿赂成风,公开买官卖官,军阀割据,人民苦不堪言。然而,却出了个廉洁无私、力倡俭朴、帮助曹操统一北方的谋臣,他就是被称为“清公”的毛介。

毛介,字孝先,东汉末年陈留平丘(今河南长垣县西南)人,以清廉公正著称于世。建安十三年(2O8年),曹操被任命为丞相,他提拔毛介为丞相府的东曹椽,负责人事管理工作,与尚书崔琰一起负责官吏的选拔、考核与任免。由于他们自身清廉,为人正直,因而所选任的官员,也都是清廉正直的人才。有些人虽然名望很高,但是品行不好,也一律不予任用。他们二人选任的原则是既要有真才实学,又必须廉洁俭朴,尤其注重敦厚务实与谦逊温和的人才。对于那些华而不实,只会空谈的浮华虚伪之辈,一概不用;对于那些结党营私,投机取巧的人,坚决摒弃;对于现任官吏,长期无政绩,或利用职权营私舞弊、贪赃枉法者,一律罢免。

这样一来,满朝文武无不以清廉俭朴的节操自勉。即使是朝中的显官宠臣,也不敢妄为,出门乘坐的车子和平时穿的衣服都不敢过度奢华,超越朝廷的规定。东汉末年以来竞相奢靡的风气为之一变,以致于有些高官为标榜俭朴,赴任时穿着朝服徒步而行,上朝时也自己带着粗茶淡饭,在离任回乡时,也都穿着朴素,坐一辆柴车回去。以清廉俭朴为荣,以铺张奢华为耻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了。有钱人收敛了无度之欲,原本廉洁的官吏更加克己自律,不敢有份外之想。曹操大为赞赏:“像这样选用人才,使天下人都能自我节制,我还有什么可做的呢?”

毛介选任官吏坚持原则,不循私情,即使亲朋显贵,也不为所动。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的儿子曹丕,乘曹操西征马超、韩遂的机会,亲自到毛介的官邸,请他给自己的几个亲信家属安排较好的职位。面对权臣无理的要求,毛介不卑不亢地回答说:“老臣因为平素尽忠职守才免于别人的指责,如今你所说的这几个人还不够升迁的资格,请你原谅,我是不敢任命他们官职的。”

后来曹操决定整顿和精简臃肿的官僚机构。那些对毛介选官不满的人乘机发难,纷纷请求撤去毛介主持的东曹。他们借古讽今,振振有词地说:“按照古代旧典,西曹为上,东曹为下,因而应该兼并东曹。” 曹操一向信任毛介,对他的工作十分满意,也深知那些主张并省东曹的人用心不良,于是下令说:“太阳从东方升起,人们平时谈到方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