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制作的年代是如何确定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7 06:28:37
西安出土的兵马俑为什么说是秦代的, 而不是别的时代的? 明确的证据是什么, 有哪些?
除了碳-14法呢, 直接的证据有哪些? 比如是否有出土文物的文字记载等等"直接的证据"?

碳-14法只是一个一般的方法. 针对兵马俑的问题, 当时是怎么断定它的时代的?

或者, 是谁、在哪一篇学术论文里证明了这个结论?

根据1975年发表的《秦俑坑试掘第一号简报》,能够证明陶俑属于秦始皇陵的现场清理材料,有以下几个方面:俑坑的西端,距秦始皇陵外城东墙1225米;俑坑出土的铺地砖,其形制、质量、纹饰和文字,与秦始皇陵内出土的秦砖一样;俑坑出土的武士,和陵内过去出土的跽坐俑的陶质、制作技法相似。考古人员从泥土中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兵器,在一只戈上刻有“寺工”字样。史书记载,寺工正是秦始皇设立的、主管兵器生产的国家机构。在这只戈上,右边的文字是:“五年相邦吕不韦造”。吕不韦是秦始皇的丞相,他的职责之一就是负责秦国的兵器生产。无可否认,这一列列如真人大小的兵马俑,正是始皇帝的陪葬。

下面这个网址列出了一些参考论文和书目,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到大点的图书馆找找看。
http://www.bmy.com.cn/zhanlan.asp?classid=18&id=275

服装,地理位置,C14检测

考古学上有一种叫碳素断代法,它是利用碳的同位素之一14C的变化来测定的。14C是放射性同位素,它能缓慢地不断放出射线变成其他原子。在大气中,14C是与氧结合成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的,它与稳定的同位素12C以一定比例存在,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这种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合成植物体内的淀粉、纤维素……在植物体内,14C与12C保持与大气中存在的同样的比例。动物吃了植物以后,14C又转入动物体内,在动物体内的14C与12C也保持与大气、植物中存在的同样比例。动物通过呼吸等形式又将二氧化碳转入大气之中,如此不断地循环,放射性同位素14C与稳定的同位素12C的比例在大气中、植物与动物体内都保持一样。但当动、植物死亡后,它们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停止了,14C的交换就停止了。原来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14C不断放出射线而变成其他原子,14C的含量不断减少。经科学家测定,14C的含量每减少一半,要经过5730±40年。考古学家运用这个方法,只要测定古代遗址中某文物的14C的含量,就可推算出它的“年龄”了。如若测得14C的含量减少了5%,那么这个文物距今约57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