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足的功能和形状用不同常见的类型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2:08:14

胸足的类型
昆虫的胸足原是适于陆生的行走器官,与头部的三对口器附肢出于同源。但在各类昆虫中,因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足的功能有了相应的改变,使足的形状和构造发生了多样化的演变。常见的胸足类型如下:
1. 步行足(walking leg) 是昆虫中最常见的一种足,常较细长,各节无显著特化,适于行走。但蜚蠊和步行虫的足适于奔跑和捷走;蝽、瓢虫等昆虫的足适于慢走;蝶蛾类的足在静止时用以抓住物体,很少用于行走。所以它们在功能上还是表现出一些差异。(图2)
2. 跳跃足(jumping leg) 腿节特别膨大,胫节细长,末端有距,当腿节内肌肉收缩时,折在腿节下的胫节可突然直伸,使虫体向前和向上跳起。如蝗虫、蟋蟀和跳甲等昆虫的后足。(图3)
3. 捕捉足(grasping leg) 基节延长,腿节的腹面有槽,胫节可以折嵌在腿节的槽内,形似折刀,用以捕捉猎物等。有的腿节和胫节还有刺列,以阻止捕获物逃脱。如螳螂和猎蝽的前足。(图4、图5)
4. 开掘足(digging leg) 胫节宽扁,外缘具齿,状似耙子,适于掘土。如蝼蛄和金龟子等在土中活动的昆虫的前足。(图6)
5. 携粉足(pollen-carrying leg) 胫节扁宽,外面光滑,两边有长毛相对环抱,用以携带花粉,通称“花粉篮”。基跗节很大,内面有10-12排横列的硬毛,用以梳刷附着在体毛上的花粉。如蜜蜂的后足。(图7)
6. 游泳足(swimming leg) 足扁平而长,有长的缘毛,形如桨状,用以划水。如仰泳蝽和龙虱等水生昆虫的后足。
7. 抱握足(clasping leg) 跗节特别膨大,起上有吸盘状的构造,在交配时用以挟持雌虫。如雄性龙虱的前足。
此外,有些昆虫的前足还有清洁触角用的特别构造,特称为净角器(antenna cleaner),常见于蜂类的前足。第一跗节的基部有一凹陷,胫节末端有一个或两个瓣状的距,可以覆盖在第一跗节的陷口上,形成一个闭合的空隙,触角从中抽过,即可去掉附在触角上的东西。
昆虫幼虫的胸足构造基本上与成虫胸足那六个部分相同,但比较简单,跗节不分节,前跗节只有一个爪。节间膜比较显著,节与节之间通常只有单一的背关节。但脉翅目和毛翅目等幼虫在腿节与胫节间有两个关节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