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中的垛板,导板,散板均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8:21:18
戏曲中的垛板,导板,散板均是什么意思.这些板式在戏曲中的很多剧种都有用到.但是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求简单易解的答案,不要转帖的!最好是自己理解的!

1、垛板由流水紧缩派生而来,在唱词结构上运用垛句、垛字,常为三、四字不等,擅于加强气氛,表现激愤等情绪。字字如斩钉截铁、铿锵有力,词句间无间奏过门,富有急促质问、对答的性质,适于表现人物的异常激动的场面和情绪,特别是字字紧连的垛唱形成,比流水激烈得多,像《斩黄袍》、《定军山》、《彩楼配》、《锁五龙》等。
  2、导板属自由节奏型的“散板类”唱腔,有“散拉散唱”的特点。与散板相比,导板的唱腔更加复杂、申展、高昂。
  导板只有上句形式,但上句形式的导板,落音与散板的落音不完全相同,而有“上句唱、落下句音”之说,如《李陵碑》“金乌坠玉升黄昏时候”这段二黄导板的终止音,不是落在二黄上句的“1”音,而落的是二黄下句的“2”音。这样使导板即带有唱段起始的引导性,又有比散板更加延伸、复杂的旋律,演唱起来激昂丰满,并具有可划段落的相对终止感。
  3、散板,中国音乐术语,指一种速度缓慢节奏不规则的自由节拍。在传统的器乐、中国民歌以及戏曲中都经常运用。最早运用散板的乐曲是晋朝开始有记谱的古琴曲和唐代的雅乐。唐代雅乐以“序、破、急”作为结构,其中序为散板、破为慢板、急为快板,很多中国音乐都有类似的结构,亦影响到日本的雅乐和韩国的盘索里。

京剧的【垛板】在唱词结构上运用垛句、垛字,常为三、四字不等,擅于加强气氛,表现激愤等情绪。
京剧的【导板】为一散节拍上句,由【原板】上句变化而成,在成套唱腔中起开导引子作用。
京剧的【散板】为节拍自由的散唱,结构常以唱句逗和词逗为相对节拍单位,尤其对于表现悲痛、凄切、愤慨等情绪有其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