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里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07:39:42

宋玉是战国后期楚国的一位文人。楚王听别人说了他一些坏话,就把宋玉找来问道:"先生的行为恐怕有些不检点的地方吧!为什么许多人都对你不满意呢?"
宋玉答道:"先让我说件事吧!有一个歌唱家在京城歌唱。开始唱的是楚国最流行的民间歌曲《下里巴人》,这时有好几千人跟着唱。后来他又唱起比较高深的《阳阿薤露》,跟着唱的就只有几百人了。当他再唱起高雅的歌曲《阳春白雪》时,跟着唱的就仅有几十人了。最后他唱起五音六律特别和谐的最高级的歌曲,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啊!"接着,宋玉又说:"文人之间也是一样。那些杰出的人物志向远大,行为高尚,怎能被一般人理解呢?我的情况正是这样啊!"
楚王听了宋玉这番狡辩,就没有再追问下去。
成语"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阳春白雪"后来就用来代表高雅的文艺作品,用"下里巴人"代表通俗浅近的文艺作品。这两个成语可以单独使用,也常常在一起对比地使用。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鄢(今宜城)人,楚顷襄王时(约公元前298年),为大夫。系屈原弟子,是有名的楚辞赋家。

《史记-屈原贾生传》说他和唐勒、景差“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屈原放逐后,宋玉求好友景差谋事,景差禀告于王,王给宋玉一小官,玉让给景差,景差谢却后又报告于王。王因爱好音乐辞赋,所以也喜爱宋玉的才学,但又不喜欢他像屈原一样的为人。一日,楚王召见宋玉,问他为何这样不愿与人为伍,他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歌曲名),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歌曲名),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歌曲名),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徽(音之,与宫、商、角羽为五音),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意思是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用来比喻知音难得。这就是“曲高和寡”典故的由来。

宋玉的《风赋》,人们认为是他的代表作品。此赋用一问一答的对话方式,描绘了风的发生发展过程和雌风、雄风的区别,反映了宫廷生活的奢侈豪华和贫民生活的艰辛悲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是一篇难得的艺术性、思想性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