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错别字为什么这么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1 17:53:35
标点为什么也那么多错的啊?希望能得到详细一点的答案,拜托各位了~

当时正处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汉语正处于从古文过渡到白话时期,有很多字词和语法的运用都有转型时期的特征,比如“的”字用“底”字。
鲁迅的古文功底很深厚,古文当中的用字很不严谨,特别是到了晚清,一个字可能有古今字、异体字、同源字等很多写法,这点体现在《孔乙己》中的茴香豆的茴字上。鲁迅的文章的内容大于形式,他不太注重遣词造句的规范化,所以文章里有很多句子特别别扭,且有“错别字”。这是时代特征

因为当时还没有规范汉字的使用,所以以现在规范汉字的眼光来看,鲁迅作品里有些错别字。

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是建国后经过几次整理后(如:以北方话为基础;字从简从俗等等)。而迅同志是在解放前写作的,并且又是南方人,(他是浙江人,应该说的是吴方言吧)而写作是“我手写我口”,所以,以我们现在的识字习惯就认为他的错别字特别多

一家之言 斟酌取舍

那时侯,白话文刚普及,许多字用法没有现在这么严格,所以会以为是错别字.
在许多同年代作家的文章里也有这种现象.

鲁迅是白话文的先锋,所以应该不能算是错字,可以说,是别字,也是通假字。我们现在使用的普通话,适宜北京话为基础经过提炼修改、规范的,并且经过多次的规范。以当时来看,不是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