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有哪些桥,从中举一例来说它的历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9 09:32:00

乐清古桥

桥梁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表征,它不但是一座构筑物,也是一件艺术品,同时在工程结构上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乐清地处东南沿海,西北部高山丘陵间,万壑争流,平原地区则河道纵横,计有溪河一千七百五十八条,总长逾一千零三十三公里。
自古以来建成的桥梁,数不胜数。据史料记载,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的翁烊聚星桥(俗名“上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市最古老的桥梁。宋至清末共建有各种桥梁三百七十多座,按桥型结构,分为梁桥、拱桥两种体系。
梁桥,是用梁作为桥的主要承重构件,结构 简单,被普遍采用,是中外历史上使用最久的桥型。早期的粱桥多以木材为之,因木质粱柱易腐,遂为石材所取代。粱桥中有代表性的是沙岙大桥和慈济桥。
沙岙大桥,在柳市镇沙岙。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赵伯药建。石构,抬梁式桥墩十二架,墩上铺设桥板,共十一间,全长六十多米,宽二点五米。清道光十六年(1836)重修,增置青石栏杆。为我市规模最大的一座石梁桥。
慈济桥,在石帆镇大桥头村。宋末咸谆十年(1274)吏部尚书刘黻母解氏捐建。四墩三跨石粱桥,两侧不设栏杆,桥长十一点六米,宽二点八米。此桥乃保存最完好的宋桥,梁架构件系七百多年前肇建时的原物。
由于石料在筑桥中的普遍使用,使出现了以拱卷结构的桥型,叫做拱桥。它与粱桥比较,不但外型美观,经久耐用,而且载荷能力、稳定性和刚度都大大提高。拱桥工程难度大,造价昂贵,它不可能像粱桥一样被广泛使用。
万桥,在天成乡万桥村。北宋元?v二年(1087)动工,至八年(1093)建成,地人万规创建,故名。初为石墩木梁,后粱木被火烧毁,易以石铺陈桥面。至明宣德八年(1433)蒲岐所千户魏迪重建,历时八年,建成五跨五窦石拱桥。全长五十七点八米,中宽四点八米,两坡引道呈扇形展开,尽端宽五点二米。拱圈采用先进的“纵联分节并列”的砌拱技术,中孔最大边孔依次递减,桥身整体曲线柔和。桥面铺设踏跺,间以平台,两侧立望柱栏板,雕饰精美。万桥飞架于万桥河上,宛似“长虹饮涧”,十分雄伟壮美。
文虹桥,在乐成镇西运河上。明天启七年(1627)知县胡良臣建,又名“胡公桥”。系三跨三窦石拱桥,长三十四米,中宽四点三七米,引道端宽五点六五米,望柱栏板无存。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