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汽车制造企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0:38:33
案例1:汽车制造企业
未来汽车产业的竞争将不仅局限于整车厂与整车厂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个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所有汽车制造商都在寻求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汽车行业一般以汽车制造企业为核心,几十家汽车零部件厂围绕,呈现出“众星拱月、航母编队”的发展态势。
汽车公司整个零部件供应,除了发动机,百分之七八十的零部件都是由汽车零部件厂完成配套。
汽车属于混线生产,对于配套厂交货的及时性、准确性要求极严,它需要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提高。
主机厂与零部件厂之间的信息传递原先是通过传真。
讨论问题
1、汽车制造企业可以在哪些环节应用EDI提高绩效与管理水平?
2、在应用EDI后,这些环节的流程发生了什么变化?新的流程应该是怎样的?

这个....如果不是参与具体流程管理的很难说出准确答案.本人出于好奇说说感性的认识吧.基本上跑提了,纯属外行,但并非捣乱,确实有兴趣参与.
1.edi应用理论上肯定是科学的,也是未来发展提高绩效与管理水平的必然趋势.但与国外发达国家有个市场环境的差异.
根据以上所说:几十家汽车零部件厂围绕,呈现出“众星拱月、航母编队”的发展态势。这些众星捧月的厂都是什么规模那?如果都是中小规模,不是靠技术领先而是靠不断压缩成本和公关手段来满足产能的需求参与竞争赚取利润,那么配套企业眼前的瓶颈不是怎样提高效率和科学的调度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而是在想怎样争取到更多的客户把现在所能做到的最高效率和闲置产能全部用上.那么满足edi提高效率的前提条件就不够充分.

当整车企业实现配套需求的准确的预期,整车与配套企业各自的内部效率已经最优化,而企业间的信息沟通效率成为提高整个产业链整体效率的瓶颈才会真正体现edi的价值,否则只是沟通过程由传真变成无纸化的改变,结果没有改变.

2.如果满足了整车企业配套需求的准确的预期,配套企业产能的满负荷运转前提,应该是对整车企业来说,整个配套供应的流程都变成了可视化,根据配套时间表优化内部流程.实现更加科学准确的生产调度.也可以对下游分销渠道及市场推广部门作出准确的信息传达.对配套企业来说实现了原料准备到生产调度的精确控制,对新订单的准确预期.双方都发挥了最大效率的产能减少了库存周期.

这么高深的问题,打字太慢了。

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