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是怎么胜利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2:47:17
长征是伟大的共产党最伟大的举措,但是胜利是指的战争,比如跑步到达终点,不叫跑步胜利;喝杯水也不叫喝水胜利,那为什么说长征是胜利呢?

怎样看待长征是胜利的?毛泽东给我们提供了正确的思路,这就是从战争的目的和战争的政治意义两个方面来看。

  战争的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凡保存了自己,消灭了敌人,就是胜利,反之为失败。红军战争的特点是严重的敌强我弱,不能苛求弱小的红军在一次作战中,消灭数倍乃至十几倍于己的全部敌人,而只要打破或突破强敌的进攻就是胜利。长征的结果,是弱小的红军突破了强大的敌人的围追堵截,保存了队伍并且给了敌人一定的打击,无疑是胜利的;强大的敌人不仅没有能消灭长征中的任何一支红军,反而遭到红军的打击,受到相当的损失,无疑是失败的。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大凡战争总是担负着一定的政治目的,而且政治的目的重于军事本身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凡达成战争的政治目的就是胜利,反之则为失败。那么,长征的政治目的是什么呢?红军战争履行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任务,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陷于严重危机时发生的长征,其政治目的是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走出危难,开创发展新局面。长征的结果,不仅保存了党、保存了红军,而且使党和红军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坚定,使党和革命不仅扭转了危险的形势,而且开始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征无疑是胜利的,而蒋介石不能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陷于严重危机之时,在红军处于大转移的流动中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消灭,将中国革命扑灭,无疑是失败的。

  从政治上看长征的胜利,还可以具体的深化。

  长征促使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基本形成。党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引发了长征,这种错误又造成中央红军长征初期的严重损失,促使中央不得不召开遵义会议;而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对党和红军的领导。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不仅率领中央红军成功地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而且战胜了党内的张国焘分裂主义,将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并引导中国革命向抗日战争转变。实践检验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的能力,也确定了他们的领导地位。从遵义会议前溯到党的建立,后延到新中国的诞生,前后刚好是各14年。前14年,党和革命走着一条曲折的道路,直至陷入严重危机;后14年一帆风顺直到夺取全国政权。这是何等鲜明的对比,又是何等万幸,而这个转折点就是长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没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