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动物也冷也要走出来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5:46:40

海参:它是一种夏眠的动物,冬天越冷,它才出来捕食.
海参是以吃小生物为生的,当海底生物多的时候,它过着吃饱喝足的日子。然而,海底的生物,随着海水温度的变化,也在发生变化。海底的小生物对于海水温度变化更为敏感,海面水暖,它们就会上浮;夜间海面水冷,它们又会沉到海底。日升夜沉,就是海里小生物的生活习性。
入夏以后,上层海水由于太阳光强烈照射的结果,温度较高,这时海底里的小生物都浮到海面。进行着一年一度的大量求食和繁殖,而在海底里的海参却迫于粮草中断,食不果腹而无能为力,只好被迫进入夏眠,以减少身体的消耗。

夏眠并不是一种个别现象:
1,当非洲小河干涸时,水陆两栖生活的鳄鱼便躲进泥土中“夏眠”,直到大雨降落之后,才又回到河水中翻江倒海;
2,非洲东南部印度洋中马达加斯加岛上住着一种小狐猴,它只有20厘米,胖乎乎的,两只眼睛大大的,尾巴比身躯稍短,在酷暑干燥的季节,有夏眠的习性,此时依靠尾巴里所贮存的脂肪来维持生命;
3,在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种大蜘蛛,会自己挖井。它挖成一口直径2.5 厘米,深40厘米的井,并在井口处吐丝结一张大网,以遮挡夏日炽烈的阳光,然后躲进井底酣然入睡。
4,生活在多瑙河沿岸水域里的泥鳅,到了夏天河水干枯时,它就钻进泥浆里不吃不喝,进入夏眠状态,只靠它那特殊的肠子来呼吸空气,维持其生命。
5,非洲肺鱼是在4亿年前已广泛分布在非洲淡水沼泽地带和河川里的一种极原始的鱼类。当雨水充沛的时候,它可以用鳃痛快地呼吸;等到了干旱季节,沼泽地带干涸了,非洲肺鱼就要钻进烂泥堆里去睡觉了。由于天气炎热,外面的泥堆早已被烘干,无形中成了一个泥洞,非洲肺鱼用嘴打开一个“小天窗”,然后自己又从皮肤上渗出一种粘液,使泥洞的壁变硬。它通过洞口,用肺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在肺鱼生活的河川里,有时可以听到一种“呼隆、呼隆”的声响,这就是肺鱼从肺里呼出空气时发出的响声。它能在泥洞里不吃不喝地夏眠几个月,待到雨季来临,重又回到水中生活。
6,蜗牛是冬、夏季都休眠的动物。每当高温干旱季节来临,它便躲进自己身上那个自由舒适的“小楼”里避暑――夏眠;晚秋季节来临时,它又开始搬家,常爬石缝、洞穴中或钻到地下隐居起来,然后再重新躲进“小楼”――冬眠。每次休眠时,蜗牛都能分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