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的读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1:28:04
在六年级的语文 补充习题第11课有

李泽厚的读书方法

2006-4-22 12:7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湖南长沙人,生于1930年6月,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

李泽厚成名于五十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八十年代,李泽厚不断拓展其学术论域,促引思想界在启蒙的 路径上艰辛前行。九十年代,李泽厚客居美国,出版了《论语今读》、《世纪新梦》等著作,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建构给予沉甸甸的人文关怀。

李泽厚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而他之所以能在美学领域独树一帜,关键就在于他在读书时特别重视能力的培养。

李泽厚认为,读书学习有两个方面,除了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知识不过是材料,培养能力比积累知识更为重要。所谓能力,一是判断的能力,例如一本书,一个观点,能够判断它正确与否,有无价值,以定取舍;二是选择的能力,例如一大堆书,选出哪些是自己最需要的,哪些是大致翻翻便可的。这是因为书的价值往往大有不同,有的书尝尝味就可以了,有的要细细咀嚼,有的要快读,有的要慢慢消化,有的大可不必从头到尾去读,有的则甚至要读十几遍。即使看小说,也要有目的、有系统、有限制地看,只看那些值得一看的小说。比如看俄国小说,从普希金到高尔基,读那些名著,读完了,再读一两本《俄国文学史》。这样,将具体材料和历史的线索结合起来,就组织起了自己对俄国文学的认识结构。这也就是说,读书时一定要善于把所学到的知识组织起来,纳入自己的智能结构之中。即便是读某一本书,也同样有一个选择的问题,即阅读时不必逐字逐句弄懂弄通,而要尽快抓住书里面最主要的东西,获得总体的印象。这样做,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提高单位时间的阅读效果,而且能够切实把握读物的精髓。

李泽厚还认为,要提高能力,知识应该广博一点,知识领域应该宽泛一点。他原先是学哲学的,但文史哲三方面的书他都看。上午读柏拉图,下午读别林斯基,别人认为没有联系,可自己不去管别人,只是根据自己的计划去读。搞哲学研究为什么还要读文史方面的书?他说,搞哲学的缺点是“空”,不联系实际问题,抽象概念比较多,而好处是站得比较高;搞历史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