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弃疾<永遇乐>的那首里有”而今识尽愁滋味”这一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6 14:25:21
幸弃疾<永遇乐>的那首里有”而今识尽愁滋味”这一句

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好个秋。

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
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 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 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新凉好个秋”了。
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该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江西上饶)期间,这个时候的辛弃疾,空有一身抱负、一腔热血,一心想着金戈铁马、挥师北伐,而现实的政治际遇却使他往往不得不赋闲在家,有话难说,有劲难使,而这一首小词,恰恰以信手拈来的形式,抒发了作者无比愁苦的复杂心绪,所谓“天凉好个秋”不过是“顾左右而言它”而已。词的核心部分在于“而今识尽愁滋味”,在于对这种种愁绪的“欲说还休”。

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
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 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 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新凉好个秋”了。
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该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江西上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