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景泰蓝如何鉴别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1:43:32
景泰的制作始于明代,也以明代的制作为最。凡是明代制作的制品,其料都透亮而不发磁,大绿色的景泰蓝,其料都油绿之翠玉,比其他颜色更胜一筹。红色如昌华的鸡血石;紫色犹如深色的旧紫晶厂;蓝色类似蓝靛;白色类似凝脂;其浅绿色发蓝;黄色与生姜中挤出的浆汁相似。其丝胎皆为黄铜,镀金为火镀,其器上均有沙眼,到了清代乾隆时期,所制的景泰蓝,无论何种颜色均不透亮而发磁。其丝胎多为红铜,其镀金亦为火镀。这个时期的制品,以黄、白二色为佳。其黄色,黄而发干,不润泽,与都煮熟的鸡蛋黄相似,后来的仿造者,其黄色多为黄中发绿、或发红,与乾隆之黄始终不相似。乾隆之白也很难仿造。一是因为烧白色的原料难求,二是工艺要求高。
以上消息由www.wzhan365.com提供。

真正的景泰蓝从“佛宝天龙八部”上就能看出来。跟随张同禄大师制作景泰蓝近30年的北京禄颖兰釉艺工艺品公司高级工艺师李佩卿告诉记者,小作坊没有资深设计师,如果没有大师的指导,从图案到花纹到做工都非常粗糙。像有的人画的莲花很呆板。张同禄大师画的就特别生动。蝙蝠眼睛,飞的姿势,不是静止的,动物能表现生动,花草能表现生命力。植物、小鱼,看着仿佛鱼在水中。都会做鱼、狮子、龙,但我们的就是活灵活现的。像每个底座上都画齐轮罗伞盖、花冠鱼长,这在佛教中被称作“八宝”。而且每位护法神使用的法器也是不同的,分别对应这八宝。“这种设计都是基于大师艺术修养才能设计出来的。即使抄袭也不会精细到这种程度。”

景泰蓝亦称“掐丝珐琅”,是一种金属与陶瓷相结合的器皿。景泰蓝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掐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其外观晶莹润泽,鲜艳夺目。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但有一点为学术界公认:明代宣德年间是中国景泰蓝工艺大放异彩的时期,景泰年间更是继承了宣德时期景泰蓝制作工艺优点,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达到辉煌阶段。“景泰蓝”一词也由此而产生。

收藏景泰蓝,除了认清年代外,在器型的选择上应以人物、动物为首;其次是炉、瓶,且须造型奇特,以有出戟、附件为佳;再次是碗、碟、杯等。景泰蓝的掐丝十分重要,应选择掐丝细密、纹丝华丽、图案清晰、主题分明或仿青铜器纹饰及双勾的缠枝花卉纹等器物。在观察珐琅釉时,必须考虑到历史的原因:明代器的珐琅质厚,色透,砂眼凹坑大且多;清初期的珐琅也有砂眼,但比明代有显著改进,珐琅质厚但不透;至清末、民国,珐琅稀薄,但砂眼几乎消失。火镀鎏金的色彩:明代器金厚,色泛红;清初器金薄,色泛黄;清末金色泛白;近现代采用电镀工艺,金更薄。上世纪60年代开始,景泰蓝出现仿制品,主要仿造清代乾隆以后的器物。景泰蓝使用的主要颜料为珐琅色料,伪造者为降低成本,往往用其他色料代替,伪造的一般方法是:先制成铜胎,并用铜丝掐成各种图案,接着将普通颜料研末后填入灼烧,烧成后镀金,再用细石将表面的硬棱磨掉。各道工序完成后还要在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