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体诗的大忌与小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2:10:04
像孤平,孤仄,三平尾,三仄尾都是近体诗的避忌,这些哪些是大忌,哪些是小忌?

古典近体诗的格律

1. 近体诗 :
亦称"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诗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2.绝句 :
即"绝诗"。亦称"截句"、"断句"。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
五绝:五言绝句的省称。指五言律绝。四句二韵或三韵。平仄定格凡四式。
七绝:七言绝句的省称。指七言律绝。四句二韵或三韵。平仄定格凡四式。
3. 律诗:
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
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五律:五言律诗的省称。八句四韵或五韵。平仄定格凡四式。
七律:七言律诗的省称。八句四韵或五韵。平仄定格凡四式。

4.平仄:
声律专名。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谓之平仄。
5.诗韵:
指作诗所押的韵或所依据的韵书。隋时陆法言著《切韵》,共分206韵部,分部太细,不便押韵。唐初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时,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为107韵,后人又减为106韵,并称为平水韵,这便是沿用至今的诗韵。唐代实际所用的韵部,和平水韵所编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