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西大桥历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1:06:14

对西大桥的过去,《乌鲁木齐掌故》的作者刘荫楠老人曾研究了不少史料,他说早年西大桥是一座木桥,名叫“虹桥”,修建于1763年,建成后不久就被洪水冲垮,以后当局曾多次架设木桥,都因工程简陋,不多久即被洪水冲毁。1918年,当局在原桥的基础上,建了一座规模较大的木架桥起名为“巩宁桥”,由于此木桥仍为木架结构,在洪水的不断冲击下,不久桥身塌陷,直到1940年才修起一座负荷10吨的3孔石墩木架桥。

关于这段“木桥”的历史,很多乌鲁木齐的老住户印象深刻。李生民老人,1951年由河南南阳参军进疆,被安排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老满城六军军部。老人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每个星期学员进城采购,西大桥是必经之路,那时西大桥很窄,乌鲁木齐河尚未断流,西公园一带到处流水,大桥中间只能行驶一辆汽车,东面的汽车过来,西面的汽车才能过去,西大桥上的行人一般都靠边走,生怕被车撞着,交通十分不便。”

而对茹浩忠大爷来说,再窄再挤的桥也总有能过去的时候。他最害怕的是下雨涨水,一下雨涨水桥便被淹了。“六棍子马车都过不去,一下大雨,交通就断了,河东河西的人隔着个桥干瞪眼,就是过不去,有啥急事都给耽误了。”

茹大爷回忆说,1953年雨水泛滥,河水猛涨,把原木制造的西大桥冲垮了。后来抢修了一座钢筋石桥,桥面宽了,能通行四辆汽车,人行道上还安装了路灯。“那座桥挺漂亮,桥面又硬又平,走在上面心里都特别塌实。”但是到了70年代,桥的中间开始下垂弯曲,钢筋都露了出来,桥面修了好多次,大车走在上面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桥在颤动。

那时候乌鲁木齐河已经断流了,政府可能怕出事,还专门安排了一个人守桥,不让载重货车在桥上走,只能从桥下通行。

1996年4月,西大桥第三次重新修建,这次新修的西大桥更宽更大,上下行道小汽车并列可走4到6辆,而且桥很稳,大型载重货车走在上面也只是稍微有些颤动。

“我记得特别清楚,桥的西边人行道上有16个灯杆,每个灯杆上有10个大圆球灯,晚上160个白色球灯一起亮,把西大桥照得灯火通明,桥面上掉根针都能看见。一到晚上桥上特别热闹,好多住得远的人都特意跑来看。”

新大桥修好不久,桥的四面又修了五个地下通道供游人过桥行走,通道里还有专人值勤。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