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错了还是宋义错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7:47:44
项羽本纪中的宋义,挺倒霉的,他还没完成它的报复就死了,是项羽的错,还是它自己的呢?

可悲的宋义
——读《史记》笔记之二

这个宋义有点意思。
宋义何许人也?读过《史记.项羽本纪》的人都知道。宋义有点小聪明,他跟随项梁时,项梁打了胜仗,有点骄纵。宋义告诫将骄卒惰必败。项梁不听,果然兵败被杀。因为他有点预见性被推荐给楚怀王,楚怀王封他为上将军,负责军事指挥,项羽等都听命于他。
秦攻赵,围之巨鹿,楚怀王发兵救赵,行到安阳驻扎四十六日。项羽主张从背后攻秦,与赵前后夹击,打败秦军。 宋义说:“夫捕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意思是说要打牛身上的虻虫就不能破牛身上的虮虱,言外之意是留下虮虱让虻虫盯,好打。宋义志在秦而不是赵。他明确地告诉项羽等将领:秦攻下赵,必元气大伤,乘机攻秦必大胜。如果秦败,则楚直捣秦国,一举灭掉秦。并自负地说,冲锋陷阵我不如你们,但运筹帷幄你们得听我的。还颁布了一条命令,要求士兵必须猛如虎,狠如羊(我一直在想温柔的羊哪来狠劲,后来看到羊打架才知道),贪如狼,做不到的斩。于是楚兵驻扎,坐山观虎斗。
按宋义的主张,楚在军事上始终处于有利地位,可以说是包赢不输。客观地说,宋义的主张并没错,以最小的损失,获取最大利益,是。项羽的主张固然可以很快打败强秦,但却非上上策,只逞一时之勇,缺乏战略眼光,而宋义的抱负要大得多。楚汉相争项羽败就败在战略的缺乏上,而刘邦却不讲求一时的得失。
如此看来,宋义确实不是无能之辈,不是书呆子式的纸上谈兵。如果历史照宋义的安排发展下去,可能会是另一种样子。但,宋义还来不及实践自己的军事思想就死了,死在项羽手上。当然,项羽找一个很好的机会。宋义派自己的儿子辅助齐国。项羽说这是徇私的表现,也就是以权谋私。宋义大概觉得自己当上了最高军事长官,一点虚荣心在作怪,可能有点飘飘然,于是请一些高官为赴任的儿子送行,可能还打马划拳,一幅志得意满的样子。如果在平常大概倒也没什么,但此时是战斗前夕,士兵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饥肠辘辘,最高军事长官却在饮酒作乐,将士的怨气可想而知。项羽抓住了宋义的辫子,宋义人头落地,儿子也被追杀,死在赴任的路上。项羽取而代之。历史于是在这里转了个弯,顺着项羽的足迹蛮打蛮撞地走下去,演绎出楚汉相争的惊心动魄,像看一部快节奏的武侠片,酣畅淋漓。
宋义从项梁的骄纵中看到了项梁的命运,然而,却没能吸取项梁的教训,在自己的骄纵中丧失了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