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草原牧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8:13:15

我国古老的游牧民族有藏、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这些逐水草而居,以放牧牛羊为生的民族,游牧到哪里,就把住房搬到哪里,由于需要频繁地搬家,住房就必须是能够随意移动的活动房,古代称这种住房为”穹庐”,”毡帐”等,俗称”毡房”,”帐房”等。

  蒙古包是独具特色的活动毡房。一般为圆形,多用条木结成网形的墙壁和伞形屋顶,覆盖毛毡,用绳索勒住,帐顶中央有采光,通风的天窗,外壁多用白色羊毛毡覆盖,在绿色的草原上格外醒目,蒙古包内的支架称为“哈那”,按其大小分,一般有十个哈那、八个哈那、六个哈那、四个哈那数种。按其样式分,又有转移式、固定式、人字帐房等。

  转移式蒙古包,蒙语称为“乌尔郭格乐”。转移式蒙古包是纯游牧民的毡屋。主要是用毛毡来做屋盖和屋墙。其构造、形状、大小及屋内的格局与固定式房屋相同。其与固定式房屋的主要区别是,其支架不必永久性地固定,院内不必用木栅围绕,包内的装潢也较为粗糙。地上没有地毯。只用以牛羊的生皮或毛毡子;因此,转移式蒙古包的建造和拆除都较为简单,两,三个人可以在一、两个小时内完成。

  固定式蒙古包.固定式蒙古包同样是用毛毡来做屋盖和屋墙。有的是在覆好的草上再覆以毡子,有的则仅用毛毡包裹,然后用毛绳加以系紧,以示固定。与转移式蒙古包不同,固定式蒙古包必须把墙基埋入地内,毡屋周围的土地必须砸实,然后把屋墙墙脚用石块或木材加以圆形的固定,院内要用木栅围绕,包内的装演也较为讲究,地上铺地毯,毡墙上有图案,包内装床板。

  哈萨克族住的轻便而简易散毡房(又称哈萨包),牧民在春、夏、秋三季居住。冬季则住土房和木屋。

  “哈萨包”与“蒙古包”略有不同,其顶部呈弧形,四壁支杆为穹窿状。支杆与外面所蒙的毡之间,嵌有用芨芨草制成的席子。“哈萨包”内的陈设与布置,分成住宿和放物品两部分。前半部放物品、用具,后半部住人和待客。右上方是长辈的床位,左上方是晚辈的床位,右下方放置炊具和食品,左下方放置牲畜用具、猎具和小牲畜。正上方放置马鞍衣箱等。包内地上铺有地毯或毡。正中对天窗处有火炉。在住宿处,有为老人特设的木床,其他人不得在上面坐卧。有时床上遮挂布慢,客人切忌牵动,否则就是失礼。

  帐篷,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牧民使用的主要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