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涵义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3 20:23:43

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是指贷款按预期收回本息的可能性的大小进行分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统计,最后得到的比率即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如贷款不良率、损失率等。

目前按照人民银行规定,我国银行普遍采用五级分类法,即对贷款按其本息是否能按时收回的可能性的大小,分别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其中后3类为不良贷款。
目前国内部分银行内部使用了12级分类法,即对上述五级分类的每个级别再进行细分。

(一)前后台关系不分,平行横向制衡缺乏

目前实行的信贷岗位分离虽然有助于解决信贷业务的制衡问题,但由于信贷管理(审查)部门在贷款决策前也接触客户,信贷部门自己监督检查自己,没有明确划分前后台关系、执行与监督的关系。导致客户贷款不是先找信贷员,而是先找行长,找信贷管理部门负责人,一旦行长(主任)拍板同意贷款,信贷员无法抗衡,只是按领导的要求去履行调查的形式。久而久之,信贷员也失去了认真履行调查职责的积极性,工作不积极,不主动,遇到问题向上推,成为办办手续的发放员而已。因此目前的审贷分离岗位制约实际流于形式,不仅表现在一家行内部信贷员——— 主任———信贷部门负责人———贷审会———行长的制约不落实,而且上级行对下级行的制约也比较乏力,上级行对下级行进行信贷授权,主要是以审批权限为主,不能有效防止下级行贷款中“化整为零”的现象;上级行对下级行的某家信贷企业授信控制,形式是对下级行授权的特定调整,实质是对具体企业贷款的总体审批,对超授信的审批往往只能以下级行提供的呈报材料进行决策,有多少可信度不得而知。再一个表现是信贷内部监督缺乏及时有效性,只是由信贷部门自上而下对信贷工作进行检查,由于情况不了解,侧重于规范化检查,对贷款决策过程的内部监督往往不能同步进行,往往是一笔贷款出现了问题,才回过头来去寻找原因,这种监督常常于事无补。

(二)信贷决策机制不完善,决策行为不规范

管理的中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决策所带来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因信贷决策机制不完善,信贷决策行为不规范,出现的贷款暗箱操作、逆程序操作等情况,给信贷资产质量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在实际中,主要表现为:1、 各级决策者提前介入贷款程序。2、贷审会与行长负责制关系未妥善处理好, 往往以集体审议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