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午中日战争中你是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4 11:51:39

1894年,日清战争其实是一场对东亚霸权的争夺(至少在前期),中国一直是东亚,东南亚诸小国的宗主国,唯独日本一直以来不向我国称臣,所以,1894年之前,中国和日本是东亚难得的平等关系,这也使日本可以在对大清发动战争时少了很多顾虑!!

  1. 关于甲午战争的过程与评价可以看《北洋海军兴亡史》视频。

  2. 甲午战争的结果是注定的。因为明治天皇的态度是“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更兼有《征讨清国策》;而清朝方面,光绪皇帝(注意,甲午战争整个的指挥者从朝廷来说是光绪皇帝,慈禧太后未参与)则是优柔寡断,更兼身边还有个翁同龢,连北洋大臣李鸿章也是一味地“避战保船”。可以说日本的战略是进攻型的,清廷的战略是防守型的,即使后来双方宣战,清廷也是出于不得已。该场战争时期,日本非常清楚“制海权”对双方意味着什么;而手握制海权的北洋海军(1888年前称“北洋水师”),却懵然不知“制海权”为何物。此外,更为要命的是,日本每年都在购置和制造新军舰,而清朝自光绪十一年(1885年)之后就一直没有添置任何新军舰,连炮弹都不够分,很多还是教练弹,根本炸不响。就在丰岛海战中,日本海军的精神支柱——“吉野”舰被击中轮机舱,黄海海战中日本旗舰“松岛”被击中前甲板,可惜两发炮弹都因年久受潮而未爆炸,不然战争结果胜负难料。

  3. 就该场战争来说,日本的目的原先是把清国纳入他们的版图,但后来没做到,毕竟他们面对的是北洋海军。但是他们完胜北洋海军,后来北洋海军的“镇远”铁甲舰还被编入日本联合舰队参加了十年后的日俄战争。

  4. 日本在《天津会议专条》的第二款的约定,使其与清国的关系从属国和宗主国关系转变为两个独立平等国家的关系。

    关于中日关系,参照: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9611F0R2tQ4PUv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