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春秋时期孔子编的《春秋》还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5 07:13:56
编年体通史和编年体史书有什么区别?

1.《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时鲁国自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或十六年间,即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或公元前479年)的历史大事。

2. 《资治通鉴》国内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编年体通史和编年体史书的区别:

顾名思义,通史记录的是几个朝代或历史阶段,比如:

《资治通鉴》记述的是上起公元前403年(战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公元959年(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共记载了十二代,贯穿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治乱兴衰的历史。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由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它和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同为古代辉煌的史学巨著,被后世并誉为“史学双璧”。

司马光(1019—1086人,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北宋大臣。他生活简朴,学识渊博,尤其爱好史学,“自幼至老,嗜之不厌”。由于司马光感到以前的史书“文字繁多”,《史记》至《五代史》一千五百卷,读之极费时间和精力。为此,他立志编写一部扼要的通史,攫取有关“国家盛衰、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史事,为北宋统治者提供政治活动的借鉴。

1066年,司马光将自己编写的从战国到秦二世的《通志》八卷,呈献给宋英宗,受到赞许,英宗命设置书局继续编写。宋神宗继位后,又赐该书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可以作为君王治理天下的一面历史镜子。神宗在位时,王安石实行变法,司马光激烈反对,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神宗倾向王安石,于是司马光辞归洛阳,把书局迁到自己家里。在居洛阳的十五年中,他专心编写《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通鉴》从1065年始修,至1084年成书,历时十九年。全书计二百九十四卷(另有《目录》和《考异》各三十卷),上起公元前403年(战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公元959年(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共记载了十二代,贯穿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治乱兴衰的历史。

司马光的三个主要助手刘攽(ban班)、刘恕、范祖禹,都是当时的史学名家。他们将大量的史料,先排比成为长篇,分阶段执笔起草,,最后由司马光总其成,考订删削,修改润色。因为撰书工作得到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