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谁能明确地说出“中国”这个概念的内涵?及在历史各时期的内涵及各时期的内涵之间的承接与通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11:50:56
1、有谁能明确地说出“中国”这个概念的内涵?及在历史各时期的内涵及各时期的内涵之间的承接与通融?
2、有谁能明确地说出“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内涵?及在历史各时期的内涵?及各时期的内涵之间的承接与通融?

再问几个小问题:
1、从三皇五帝起,那个算是中华民族的正统?这正统是如何演化的,第一次演化后是如何再重新界定中华民族及国民的?
2、黄帝占有国土范围是多大?黄帝国土范围之外的国土是如何在观念上进入中华国土的?有没有在黄帝国土范围之外的民族统治黄帝所传之领土而成为中华以后的正统?
3、汉民族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在提出的同时包含有其他民族否?以及汉民族这个概念形成后,这个概念的内涵是如何发展的?
4、如果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那蚩尤的后代算什么?
5、秦朝始先算不算胡族,秦统一了六国,算统一呢还是征服?

1,在古代,华夏民族具有无与伦比的先进文明,因此华夏民族认为自己居住的地区是天下的中心,因此称呼这个地方为“中国”。中国的内涵:广义是指华夏-汉民族时代居住的所有地区。狭义指华夏民族最开始繁衍的地区—黄河中下游。
中华民国建立后,指中华民国的领土。 现在大陆官方认为中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所管理的领土以及台湾岛和附属岛屿。
2,古代,华夏民族认为自己居住的地区是天下中心,因此称呼这个地方为中国。因为居住的人都是华夏民族,因此成为“中华”。“中华民族”就是华夏民族。从上古时期到中华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华夏民族=汉族。
华夏,中华等词语是于蛮夷向对的。互相对立。华夏是先进文明,居住在天下的中心,蛮夷是落后民族,居住在四方。
解放后,我党为了团结其他民族,免得让他们闹事。因此说“中华民族”=中国境内全体民族的总和。这只在政治上是正确的,但不符合历史事实。
几个小问题:
1,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我国古代的文献几本都毁于秦火,只有秦国自己的文献保留了一部分,但秦国的文献还比较简陋。因此司马迁在修《史记》的时候就感叹文献奇缺。因此,上古时期的文献不足以说明华夏民族到底是哪一支的后人。而且,民族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利益共同体,民族在主关上,靠民族意识来维护,在客观上,靠共同利益来维护。血缘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讨论到底那个人是华夏民族的祖先,是在是无法弄清楚。对所有民族来说,都是这样。有的民族甚至还没有华夏-汉族幸运,因为他们没有文字,只能靠神话传说来记述祖先的事迹。
就三皇五帝来说。司马迁那时候已经不清楚三皇的事情了,只有一些五帝的事情,他把五帝的事迹写称了《五帝本纪》作为《史记》的第一篇。其实五帝是血统互相传承的父子或祖孙关系,他们都是华夏民族的祖先。
谈到正统。这实际上很难屡清楚。
上古时期,中国的诸侯国大概有成千上万个,五帝只是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只靠道德来影响其他诸侯,很难说他们就是正统。
三代以后,开始出现真正的有权势的天子。之后是秦汉。
但降到三国时期,就不好说哪个是正统了。曹操父子是篡位,能算正统吗?刘备偏安,最后被曹魏灭了,没有传承下来,能算正统吗?司马氏窜了曹魏,能算正统吗?
之后,所谓的正统更加混乱。五胡乱华时期,北方到处是异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