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汉代,“侍中”相当于什么官职,一般主管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22:14:55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官署名。东汉末设有侍中寺,至晋代或称为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治机构的重心。唐代与中书、尚书合称三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一度改称东台、鸾台、黄门省等,旋复旧称。其长官为侍中,或称纳言、左相、黄门监等。其下设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长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宋代沿置。元丰改制后,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执行侍中职务,另设侍郎为副长官。南宋置左右丞相,省侍中或门下侍郎不置。整个宋代,门下省之主要职权为政事堂(中书)所夺。元以后废。参阅《通典.职官三》、《旧唐书.职官志二》、《宋史.职断志一》。

你问问刘邦吧